首页 › 分栏目 › 时事 › 文章: | |
一代明君 仁者风范(图)
一、宽仁兼容、一统天下 康熙登基时,内忧外患,民不聊生,国家统一尚未完成,民众对朝廷抵触很大。孝庄太皇太后问他的想法,康熙答道“惟仁者无敌”。他对大臣们说:“定乱之方,惟崇尚宽大,宽则得众。治天下之道,以宽为本。”他十六岁时,以超凡的智慧和勇气设计铲除了专权跋扈的辅臣鳌拜。随后平三藩之乱,平定台湾,两次亲征准噶尔,北拒沙俄,定鼎天下,完成了中华民族的大一统。 对于三藩之乱,康熙曾多次向三藩言明自己誓死维护国家疆土的决心,并希望其以国家利益为重,如停止作乱,既往不咎。取得平藩胜利后也要求“处理以宽,不涉牵更多人。” 陕西提督王辅臣,被平西王吴三桂笼络收买,起兵反叛,川陕震动。当时王辅臣之子王继贞及其家眷都在京城,大臣们都建议立即以谋反罪拘捕。康熙虽非常着急,但他还是平静的让王继贞去给他父亲送信说朝廷体谅其谋反实非本意,望其迷途知返,不究责任。王辅臣深受感动,带领士卒向北行大礼,因心有顾虑,不肯投降。康熙任命图海为抚远大将军,图海对将士们说:“仁义之师,体圣主好生之德,先招抚,后讨伐。勿妄杀生灵!”图海大军战无不胜,王辅臣被迫投降。康熙仍然授其靖寇将军,命令和图海一起镇守汉中,王辅臣非常惭愧,内心不安,康熙多次让图海对其抚慰。 对于蒙古的治理,康熙采取抚绥的政策。喀尔喀蒙古(外蒙古)部落首领之一土谢图汗挑起内部纠纷,使噶尔丹乘机东犯,逼迫喀尔喀南迁。康熙亲赴塞外,主持会盟。盟会上,康熙对土谢图汗的过失加以申斥,然后说,如此盛大的盟会,要是对土谢图汗处以重罪,实在于心不忍,于是当众赦免其罪。康熙通过训谕和教导化解了各部落分歧,实现了喀尔喀蒙古内部的从新统一。蒙古部众心悦诚服,齐向康熙皇帝行三跪九叩大礼,康熙正式接受全体喀尔喀蒙古的臣服。 征服噶尔丹时,康熙对大臣们说:“天下当以仁感,不可徒以威服。噶尔丹凶暴,朕惟待以宽仁,噶尔丹奸狡,朕惟示以诚信。”群臣请皇帝上尊号,康熙严辞拒绝,他说:“历经战火,生民涂炭,应该务实,切戒虚名。” 二、民为邦本、任人唯贤 康熙以民为本,在其政治生涯中,爱民,恤民,察民,施惠于民的思想和政策比比皆是。康熙注重恢复和发展生产,与民休养生息。屡次申令停止圈占土地,又蠲免钱粮达五百四十五次之多,计银十五亿两。宣布“滋生人丁,永不加赋”,将全国人丁税固定下来,减轻农民负担。重视治理黄河,自己究心于治河历数十年,以解除百姓水患之苦。 当时古北口长城一带倾塌很多,工部等衙门议请修筑。康熙对大学士等人说:“帝王治天下,自有本原,不专恃险阻。秦筑长城以来,汉、唐、宋亦常修理,其时岂无边患?明末,我太祖大兵长驱直入,诸路瓦解,皆莫敢当,可见守国之道,惟在修德安民,民心悦,则邦本得,而边境自固,所谓众志成城是也。” 一次,康熙在塞外视察时,发现一个人僵卧在路旁。他亲自询问,知道这个人叫王四海,是个佣工,在回家路上因为饥饿躺下起不来,康熙立即下令给他喂热粥。等王四海苏醒后,将他带到行宫。后给王四海盘缠,派人送他回家。 康熙实行宽刑政策。康熙二十二年,全国秋决(判死刑)的犯人“尚不及四十人”。 康熙不仅自己体恤百姓,还要求官吏要爱民如子。他虽然不拘一格遴选人才,但对于人才的标准却要求的非常严格。他用人始终一贯的标准是:“国家用人,当以德器为本,才艺为末”,“才德兼优为佳,若有才无德,不如有德无才也”,还说:“论才则必以德为本,故德胜才谓之君子,才胜德谓之小人”。 为了安抚汉族官员,康熙一再重申“满汉皆朕之臣子”,“满汉一体”,“在朝大小官员,皆是朕心中信任之人,各官都要进谏、奏本,切勿推脱责任”,一些遁迹山林的读书人纷纷出仕,满族与汉族及其他各族的隔阂逐渐瓦解,直至彼此融合。 为了形成官吏廉洁的良好风气,康熙一再下诏让在朝各官推举清官,他自己也亲口表彰了一批清官。康熙朝以清官辈出著称,如汤斌、李光地、张伯行等人均以清廉闻名一时,他们任职一县,即使一县之民受惠,任职一省,即使一省之民沾惠。 山西的于成龙,奉公职守,两袖清风,虽贵为封疆大吏,从不谋任何私利,一日两餐只吃糙米饭和青菜,绰号“于青菜”。他以身作则,明令禁止官员行贿受贿,深受百姓拥戴。他去世时,到其居室吊唁的其属下将军、官员看到他家中的竹箱里只有一领缔袍,床头只有几个装盐、装豉的器皿,莫不为其清廉感动落泪,百姓们家家挂其画像纪念他,康熙称赞他为“今时清官第一”。 康熙非常注意严惩贪官。他说,贪官必加严惩,贪官之罪不比其它,绝不能宽恕。否则,不能起到儆戒作用。一次秋审,他就亲自勾决了一批贪污要犯,以儆其他。对封疆大吏,他要求更严。如陕西巡抚穆尔赛贪赃枉法,康熙说,对这样秽迹显著的要犯,不用重典,何以示惩,应立即处死。从一六八一年起的二十五年里,他惩处的总督、巡抚一级的贪污分子,就达二十六人。康熙严惩贪污分子,对贪污行为起到了很好的遏制作用。 三、道德至上、自律修身 康熙遵循“崇儒重道”的政策。他十四岁亲政时,就采纳汉官建议,率领百官在太学举行了隆重的祭孔大典。他首次南巡就去山东曲阜孔庙祭孔,行三跪九叩大礼,并亲书“万世师表”四字悬于殿中,表明自己以儒家学说治理国家的决心。后来又表彰了弘扬孔孟之道的朱熹。汉族士大夫和天下儒生们感动万分,他们泣泪说:“皇上敬奉孔圣人为师,说明皇上英明奇伟,心胸博大,和汉人皇帝自无区别,不是什么北方异族、夷狄之主,实真命天子啊!我们这些人苦读圣贤之书,现在该努力报效国家了。” 康熙对自己要求很严。他五岁入书房读书,昼夜苦读,不论寒暑,甚至废寝忘食。又喜好书法,“每日写千余字,从无间断”。他读“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必使字字成诵,从来不肯自欺”。他在出巡途中,深夜乘舟,或居行宫,读书赋诗著文习以为常。直到花甲之年,仍手不释卷。他精通文学、历史、地理、算学、医学等诸多学科,丰富的学识使很多学者望其项背。他组织人编纂了《明史》、《全唐诗》、《康熙字典》等,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文化财富。康熙从亲政之日起,到去世之前,每天坚持御门听政,一年四季,无论冬夏,没有例外。严寒酷暑,从不间断。除因生病、三大节、重大变故外,几乎是没有一天不听政的。 康熙崇尚节俭。他说到自己的衣着:“我从即位以来,办一切事,都提倡节俭。我身上穿的是普通的衣服,脚上着的是一般的布袜。”其实真是如此。来中国的法国人白晋,在给法国国王的信里写道:“他那种恬淡素朴简直是没有先例的。每日两餐最普通的菜肴,从未有丝毫过度。他的衣着,在中国算是最普通的服装。逢到雨天,人们有时看到他穿一件毡制外套,这在中国被视为一种粗制的衣服。夏天,我们看见他穿一件普通的麻布短褂,这也是一般人家常穿的衣服。除了节日大典的日子,我们从他身上发现的华丽物品就是一颗大珠子,那珠子在夏天便照满族人的风俗佩在他的帽沿上。他无任何奢求,他的淡泊超过人们所能想象的成度,这在他的衣着和他的一切生活用品上都能看到。” 康熙一生恪守孝道,对其祖母、母亲皆极为尊敬,不但每日前往慈宁宫问安,还在孝庄太皇太后生病时几次步行至天坛,为其祈祷,言愿以己之寿命换祖母万寿。孝庄太皇太后去世后,康熙悲痛万分,亲视其入殓,断发着服,庐次于慈宁宫外,正值除夕佳节,群臣请其回宫,他没有同意。回宫后,仍然每日去慈宁宫,睹物思人。康熙颁发了著名的《圣谕十六条》,以之作为士民行为准则,十六条中,以孝悌为重。 自古以来执政者罕有不标榜以仁孝治天下者,但有几人真“仁”且“孝”?如果满口礼义廉耻,而骨子里男盗女娼,如夏桀商纣类,那么所谓的德治只能是弥天谎言。康熙一心为民,躬自力行,从其治国、治吏、治军、治狱、治河等言行中,我们都可以看到大大的“德”字贯穿始终。其仁德在干,功勋于坤,流芳百世,光照千秋!正如后人所赞颂的:“道盛德至善,民之不能忘!” 参赛就将有大福气降临! | |
| |
| |
相关文章: | |
近期最受欢迎的文章 : | |
|
Copyright© RMB Public Foundatio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