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報 简体版
 
高智晟:一名上訪北京老人和三份拘留文書
 
————即中共政權以黑幫手法圍堵我全家的第182天
 
高智晟
 
2006年5月23日發表
 
【人民報消息】臥室左側堆放的全國各地冤民的控訴材料就像一塊異常沉重的石頭壓在我的心頭。我每天絕大部分的精力是無法用在看閱這些用血和淚寫成的、記錄着寄信者的絕望和他們每寄出一次即寄予無限期望的材料的,即便有時擠出一點看閱的時間,也常常被這樣和那樣的原因所中斷。

有限的來信,卻記錄着各地無辜同胞無邊的苦難。在這樣無邊苦難的面前,要麼使人麻木,要麼你會成爲這種痛苦的一部分。

順手拿起的是一位叫張民的北京老人的控訴材料。所寄材料中附了3份北京市公安部門對老人的拘留文書,其中兩份是北京市公安局西城分局的,一份是北京市公安局朝陽分局的。其中北京市公安局西城分局在2005年4月4日的處罰決定中寫到:「現查明,2005年4月4日12時許,你在皇城根北街9號、國家信訪局門前、手舉狀紙上訪,擾亂公共秩序,被民警當場抓獲」(並說有攝像資料爲證)。另一份2005年10月30日的、北京市公安局朝陽分局的處罰決定上寫着:「經查明,2005年10月21日9時許,張民在北京市會議中心手舉狀紙擾亂社會公共秩序,後被民警抓獲」。

這是一個絲毫不知羞恥的政府,且不問導致張民老人上訪的緣由是什麼,僅從這個政府拘留老人時,堂而皇之地寫在「處罰決定」上的「違法事實」,即可以看出這羣身穿公安制服者的兇殘、無恥及無法無天。

「在國家信訪局門前,手舉狀紙上訪,擾亂公共秩序」。這樣的處罰理由是赤裸裸的荒唐。「國家信訪局門前的公共秩序」的功能不就是專供上訪者上訪的場所麼!這樣的處罰理由在各地的來信中多如牛毛。在這樣的處罰中,我們可以看出中共官員羣體的不道德及無法無天。羅織出這般荒唐的處罰理由,一方面反映出他們長期的濫捕濫抓而導致羅織罪名資源的極度匱乏。另一方面,反映了濫捕濫抓者對黨天下無法無天現狀的心知肚明的流氓心態。「在國家信訪局門前,手舉狀紙」是「擾亂公共秩序」,如此理由,與「被處罰人用嘴吃飯」「嚴重違反進食常規」的荒誕理由在本質上是毫無區別的。

從大部分上訪材料中反映的規律看,全國各地對上訪公民濫捕濫抓現象最嚴重的是北京和上海兩地。這兩地的公安部門最近幾年對無辜上訪公民的濫捕濫抓已經到了完全的隨心所欲的地步。從濫捕濫抓的隨意性、持續性和程度的惡劣性方面,這兩地不僅絕對傲居全國榜首,且二者的名次也難別前後。北京警方比上海警方略遜一籌的方面即是:在對上訪者濫用勞動教養權方面,上海警方的兇殘、狠毒及大膽。我獲取的一份勞動教養文書的文號即表明,2005年5月份前,被上海市警方非法勞教的上訪民衆即超過150人,僅我知悉的,警方出面或者直接由警方強制將無任何精神疾患的上訪公民關在精神病院裏進行毫無人性的摧殘的惡例,在上海就有4起。在我最近一次收到的各地冤民的來信中,來自上海冤民的比例佔到40%以上(北京約佔30%左右),尤以上海爲例,幾乎所有的被非法抓捕的上訪者的人身都遭到了十分惡劣的摧殘,幾乎沒有幾人未被警方暴力毆打。上海警察對被他們非法抓捕的女性訪民的野蠻侮辱及極其下流的精神摧殘,在方法上、手段上,是絕不亞於我所了解的、對女性法輪功修煉者的摧殘程度。在最近幾年裏,他們持續的實施,將女性訪民扒光衣服後,赤身裸體地大字形綁、吊的惡劣行徑,那些被折磨者在見面向我陳述她們的被悲慘折磨的經歷時,竟氣得渾身抖個不停,其中的一位馬姓女士在北京安定門肯德基店裏向我講述時,她的哭聲讓我異常的震撼。你能感覺到,那哭聲是從她人性的最深處發出的:「高律師,你知道我那時候的感覺麼!我被扒光衣服,一條線不掛地大字形綁在兩張雙層床中間時,無論房間裏有沒有人,我感到的都是政府鑽到了我的身體裏、血液裏來羞辱我、折磨我,太野蠻了!從那時候開始,我知道了什麼叫『刻骨銘心』,這樣的政府,無論它再說什麼、再做什麼、我都不會信它們的,到死也不會信!」由於她在講述時,渾身抖個不停,與她一同來的訪民站在她背後,不斷地撫拍着她的背。

僅在我手頭上掌握的資料就能夠清晰地得出一個結論,即:中共在北京、上海的警察組織早已退化成不再進行任何掩飾的公開的犯罪集團。實際上,他們只是一個更大的犯罪集團的一部分,只不過是,在這樣的犯罪集團內部的分工的方面,它們分擔的職事,是暴力打手的角色而已。

有道是「天網恢恢疏而不漏」。中國的警察羣體,請不要蔑視這樣的天道法則。「善惡終有報」的天理昭彰規律,已伴人類社會的自身發展規律至今天,你們在中共獨裁暴政存在期間的惡能量也僅限在對人間的法律、規則的執意摶捏方面,卻無力阻卻天道的無情報應。最後我還是想提醒你們一句,與人間的法律追懲功能不同的是,天道的報應是會殃及你們的子孫後代的。停止作惡吧!我的警察同胞們,尤以對張民這樣的老人們。


2006年5月23日在有大批特務圍堵下於北京的一家肯德基店裏

 
分享:
 
人氣:13,824
 

如果您喜歡本文章,歡迎捐款和支持!
 
  

 
 
 
 

 
人民報網站服務條款
 
關於我們
 
反饋信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