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報 简体版
 
中國GDP突變世界一驚 胡溫「宏觀調控」現窘態
 
作者:陳勁松
 
2005年12月29日發表
 
【人民報消息】最近,國家統計局重計並公佈修正後的去年(2004年)中國經濟總量(GDP),與去年底公佈的數字相比,陡然增加17%,即多出2850億美元。這一變數,足足讓世界嚇一大跳。因爲,經過這一修正,中國經濟總量超過意大利,從排名第7位,跳上一位,成爲第6位,甚至有輿論說,已經跳升到第4位。

這究竟是好事,還是壞事?在一部份中國人看來,不假思索地,自然認爲這是好事,符合"中國強大論",至少,又多了一番自我滿足和自我陶醉的理由。問題真的就這麼簡單?

且不說這一"修正"的結果是否準確,衆所周知,中國統計數字從來就有問題,基層普遍造假,高層處處考慮政治效應,每年的統計數字,水份、漏洞、與矛盾百出,計多計少都有可能,不管是怎樣的數字,都令外界充滿懷疑。這一次重計和修正,本身已經證明,官方統計有問題,不是從前有問題,就是現在有問題。

去年,同樣是國家統計局,公佈經濟增長爲9.5%,如今卻又狂加17%,如果這是真的,去年實際經濟增長就高達26.5%。如果說這是歷年累計的結果,歷年具體根據又何在?而去年,恰恰是胡溫當局強調"宏觀治理"、"抑制經濟過熱"的"關鍵年"。事後補記,是爲了掩蓋,然而,欲蓋彌彰。這一高額修正,直接佐證:去年,經濟高度過熱,胡溫"宏觀調控"徹底失敗。

通常,中共高層出籠一項政策,不管執行情況和結果怎樣,絕對不能說失敗,只能唱成功,去年底,當局公佈經濟增長9.5%,同時加了一句"宏觀調控取得明顯成效";如今又以事後補記的手法,修正去年經濟數據,就是爲了瞞天過海,掩蓋當局"宏觀調控"完全失敗的窘態。

如果2004年少計了這麼多,我們有理由推論,2003年,2002年,以至於以前許多年,都可能嚴重少計,這樣算下去,加上人民幣被嚴重低估的實際價值,中國經濟總量豈不是早已跳到世界第2、甚至第1位?這種可能性顯然不大,問題還是出在統計上。聯想到去年底,中共高層剝奪地方統計權,將統計權力一律收歸中央,已經透露不少玄機。將造假的責任推到地方,並藉此剝奪地方統計權,至少是因噎廢食,更可能別有心思。

西方國家統計,不僅有中央一級,地方各級更是從不缺席;不僅有官方統計,還有形形色色的民間獨立統計。彼此監督,互相對照,誰要想造假,難於上青天。事實上,任何壟斷統計的做法,不僅存在造假的巨大嫌疑,更爲造假準備了充足條件。

近三十年來,中國經濟總量持續膨脹,國家財富相對增加,這是不爭的事實。然而,增加的財富中,有多少能落到人民手上,則是一個天大的問號。僅舉兩例:中共各級官員用車費用,竟然超過全國教育與醫療經費總和;中央高層離休幹部個人開銷,每年竟然高達1000萬元。只說那個剛剛死去的汪道涵,去年公費開支就高達 947萬元,醫療開支高達500多萬元,當局還專門爲他在上海錦江賓館和大公館開設包括醫療設施的兩個龐大"汪辦"。

所以,吹噓中國經濟增長如何快速,中國經濟總量排名如何提前,除了製造當局"政績"、滿足部份人的虛榮心之外,對廣大升斗小民,又有什麼意義?

而在國際上,中國經濟膨脹,更是每每遭人詬病。單說中國上下瘋狂盜版、大規模侵犯知識產權的劣行,就讓外國人心不平、氣不順,在他們看來,所謂"高速增長"的中國經濟,更像是"偷來的經濟"。

(12/27/05 原載自由亞洲電臺)〔原題目:重計經濟總量透露的玄機〕

 
分享:
 
人氣:17,152
 

如果您喜歡本文章,歡迎捐款和支持!
 
       

 
 

 
 
人民報網站服務條款
 
反饋信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