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報 简体版
 
對印度尼西亞地震海嘯的反思
 
周同
 
2005年1月13日發表
 
【人民報消息】2004年12月26日印度尼西亞蘇門答臘島以北海域發生了里氏8.5級強烈地震,並引發海嘯,東南亞、南亞及非洲數個國家受波及,造成重大人員傷亡,波及12個國家。

這次強烈的地震和海嘯不僅給人類造成重大傷亡同時也改變了地球的格局。科學家表示,這次地震影響蘇門答臘周邊島嶼,小島可能產生多達20公尺的位移,此外,也有學者表示,強震威力也把蘇門答臘往西南移動了30多公尺。「地震已經改變了地圖樣貌。」

面對如此巨大的人類損失,世界各國和民衆紛紛伸出援手救援受災的民衆。有錢出錢,有力出力。但是,當我們平撫了這個傷痛,另一個自然的災害又降臨到世界的另一個地方。年復一年,直至人類的終結?天災人禍幾乎是人類永遠逃不出的必然結局。如何面對天災人禍?在如此強大的自然力量面前,令人不得不痛定思痛。究竟人與自然是一種什麼樣的關係?在大自然中人類應該怎樣的生活?這一人類巨大的災難降臨在新的一年開始時,是否讓我們重新思考這一古老而又是近代人類迷惑的問題?

人的生老病死,自然界的新陳代謝,生生息息,週而復始。相信神也罷、不相信神也罷,現代的科學技術也罷,人人擺脫不了命運的安排。人類的歷史是一個逃脫不了自然規律的歷史。這一規律就是老子講的「道」,也就是超越人類智慧的力量。所以,人是大自然的造化。

人與自然是一個相互依存的系統。自然相對於人來講,是靜態的,被動的。當自然出現了前所末有的災難和問題時,它說明一定是人類社會行爲違背了大自然的法則,造成了對自然系統的破壞和改變,違背了大自然法則的行爲愈來愈多,也就出現了自然災難愈來愈多的趨勢。世界環境正在用災難的方式告誡人們,全球化生態危機和自然災害背後——是一個遭遇人類破壞的自然。

近三百年來,現代人類科學技術對整個自然環境的改變、干預和影響是前所末有的,一方面是人類科學技術的進步;可另一方面卻是對自然的傷害。這三百年的歷史證明人類的智慧不足以看到這深層中存在的危險。功利化的對待自然的技術立場和技術給人們帶來的生活享受,讓人類從根本上失去了了解自然法則存在的嚮往和理解自然生態的智慧。當科學發現一個解決辦法時,人們爲之雀躍高呼。但是不久天地間又生出另一種無名之物,人們又束手無策。人們在這種迷宮裏兜着圈子。

人類大規模的開發自然,改變了自然生態環境的平衡,加劇了整個生態系統的失衡,當前許多自然災難還不能夠確定是人類造成的原因,但這並不能夠說我們不必從自然生態整體的角度去思考世界危機的問題。自然災難頻繁發生向人們警示了什麼呢?從失衡的自然環境中——我們發現人類對自然生態所進行的過分的干預,正在成爲人類未來災難的根源。

抑制整個人類從自然環境中掠奪資源的發展態勢,放緩對自然環境破壞的技術的發展,抑制人類慾望過度快速的增長趨勢,是能緩解自然被破壞的速度的。但是,當財富依然是社會象徵和權力的標誌時,當人們爲私慾而生存時,人們仍舊會對自然環境進行破壞和對資源消耗。自然災害的日益惡化應該讓我們開始反思整個文明的選擇出了什麼問題。

從文明和文化的歷史中發現——人類早期社會能夠有一種文明,並沒有消耗多少生態資源,自然災難也從末有如此全球化的發生。只是到了近現代社會,整個自然生態環境才造成這樣大面積的危機人類,其中人類慾望的貪婪所造成的環境和生態破壞,就是這災難的直接原因。抑制人類財富慾望的貪婪,遵循道德準則對自然的使用是恢復自然的一種最好的選擇。只有人類文明的重新選擇才可能從根本上抑制對環境的破壞。這種文明是重道德的、是以承認大自然是生命爲前提的,承認自然法則和人類必須遵循自然法則而生活,人類必須善待其他的生命。人類只有提高道德才會有新的生活和新的天地。

這是一切悄然逼進人們的災難的警示:人類應該徹底反思整個生命道德的選擇,才可解決這一困惑所有人的災難問題。

 
分享:
 
人氣:15,663
 

如果您喜歡本文章,歡迎捐款和支持!
 
       

 
 

 
 
人民報網站服務條款
 
反饋信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