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 正體版
 
与李真的刑前对话是压力最大的一次采访(图)
 
乔云华
 
2004年10月15日发表
 
【人民报消息】“这是我极不情愿写的书,如果不是因为‘记者’这两个字,如果不是为了警示后人。”今年38岁的乔云华,从李真2000年3月30日被逮捕到2003年11月13日被执行死刑前,作为新华社记者,在办案人员的陪同下,他对李真进行了15次采访,《地狱门前 ———与李真刑前对话实录》日前出版。

[访谈一]压力最大的一次采访

披露大贪官内心世界 乔云华:写作就像在撕自己

“做了8年记者,这是我遇到压力最大的一次采访。”乔云华叹了口气,李真已经死了快一年,可他的心情至今不能平静。

“8年前,我刚到河北做记者,河北最有名的人就是李真。”他说,李真的狂、傲、贪、色差不多使每个河南人义愤填膺。2000年李真被捕,乔云华奉命采访李真,“作为一个记者,我直觉这是一个难得的机会,充满兴奋和好奇。”带着猎奇的心态,乔云华走进李真,“了解一下李真的狱中生活是我原来唯一的目的。”但很快,乔云华发现,他抱上了一个“烫手山芋”。

乔云华的采访是在李真完全交代犯罪事实之后,面对木已成舟的事实,李真索性一股脑儿将一生要说的话全部向他倾诉。“要说,我就把一生的话都说出来……让我的妈妈知道,她的儿子虽然犯了罪,但并不是为坐牢,为被杀头而做官的……让我的儿子知道,爸爸是被贪权、贪钱、贪色毁掉的……”采访对象合作,原本应该是一名记者的幸运,但正是李真的合作,让乔云华感受到了从未有过的压力。

“李真的背后,是一张庞大而复杂的网,有一段时间,我在责任和威胁中徘徊。” 作为唯一对李真多次面对面采访的记者,乔云华在李真被执行死刑前后,曾写出《李真灵魂毁灭探访之路》、《腐败之路就是死亡之路》的报道,报道面世之后,乔云华就不断生活在威胁中。“有人用恐吓的手段,威胁我的人身安全。”

“然而,李真对我说的那些话,让我觉得,我有责任把所有的事实都说出来。”乔云华说。

[访谈二]地狱门前他开始忏悔

“我请求政府对我处以极刑,如果能用我曾经肮脏的血警醒世人,我请求政府给我处以极刑,以谢国人。”这是李真在一审开庭时的表态,但这并不是他的真心话,他想拿这个话争取一个好态度,很快,他便当庭翻供。

“即使在被宣判死刑后,李真的求生欲望仍然很强,他不只一次地说,他听到鸟叫声都觉得揪心,因为它们拥有自由。”然而,他终究逃脱不了死亡的判决,“人之将死,其言也善。”真正站在地狱门前,他开始对乔云华说出真心话。

乔云华说,刚开始他抱着的那种“猎奇”心态很快在与李真的谈话中转变。“李真被判死刑后,我与他谈了两个小时,接下来的一次,我们整整谈了9个小时。由于他在狱中的表现较好,后来的采访,他不必继续带着脚镣,身体放松了,可是心情却越来越沉重。”

“在我们的十多次谈话中,李真号啕大哭过5次,好几次说过对不起母亲。”乔云华说,李真的哭是为他失去自由、亲情、荣耀而后悔,也为想到那些他曾遇到的底层穷苦百姓而羞愧地哭。

“在他人生的最后阶段,他的良知才复苏,静下心来彻头彻尾地分析自己的一生,从权、财、色跌入到‘双规’、逮捕、判刑。”乔云华说,40岁,对于一个男人来说,生活才开始不久,可是李真却已经与生命告别,当然,这是他自作自受。

他对死亡的恐惧,对亲人的想念,深深触动了乔云华。“想起风烛残年的老母亲,年少的儿子,他不止一次地痛哭。”乔云华说。

[访谈三]假如再给李真一年

一审宣判死刑后,李真一直期盼着二审,每天打听什么时候开庭。最后,他终于控制不住地大喊:“你们知道等死是怎样一种滋味吗?”

“我曾经问过他,假如你能从这里走出去,你最想做的是什么?”乔云华说,李真嘟囔着:“假如,假如,假如,还会有假如吗?”说的时候眼睛看着天,泪在眼眶里打转。

“如果再给他一年的时间,他一样会活得很痛苦,注定是要死的,但从他的谈话中,我了解到,他还是希望有这一年,他想有机会照顾自己的母亲,他想有机会教育自己的孩子,孩子今年才12岁。他想还人情债,言谈中他还透露出想出去为最底层的老百姓真正做点好事。”然而,法律是公正的,他犯了法,必须接受惩罚。

[思考一]采访李真引发思考

“一年的采访中,我知道,他对我的每一次坦白,其实都是想给他儿子上一课。”一审宣判时,李真曾与母亲、儿子有过半个小时的会面,之后,李真就再也没有见过儿子,他也知道,即使再见,也是在众多武警的包围中,真正能说的,很少。

儿子今年才12岁,每当想起儿子,李真都会忍不住痛哭。“我还没有机会好好教育他,我真想把我一生的忏悔告诉他,教会他好好做人的道理。”

李真最后的岁月,充斥着对死亡、“下地狱”的恐惧,乔云华说,如果出于憎恨,我可以指责他、吓唬他、骂他,但我没有,我给了他到位的临终关怀。他曾说过:“我可以说把压在心底的话都讲给你了,你现在成了离我心灵最近的人了。一旦将来……希望你能常去看我……我现在已经没有朋友了。”

乔云华说,采访李真,给他带来的是一辈子的震撼,因为李真,让他对社会、对自己的职业有了新的认识。

一个38岁的大男人,声音哽咽了。

乔云华是教师出身,后来考上了大学,大学毕业后就到新华社做了记者。“我也曾意气风发,也曾为民请命,但8年的记者生涯,使我接触到社会的方方面面,每天接到的举报信太多了,感情都已经麻木了。”他说,在采访李真的过程,给了他一个机会更深刻地思考社会。

乔云华说,每次和李真谈完话,他的心就好累,纷乱的思绪拧成一团麻。“这一整天,我什么都不想说,什么人都不想见,就想一个人好好地安静安静。”

“从他的谈话中,我了解到了许多生活在社会最底层老百姓的艰辛生活,这让我想起了以前我的一些采访对象,拨动了我心里最脆弱的一根弦,让我更意识到自己的责任,作为一个记者的责任。”

[思考二]不想有人步李真后尘

2004年4月14日,原河北省国税局局长李真受贿案的619涉案物品在河北石家庄进行拍卖会。

乔云华说,李真孩子出生的时候,李真谁也没通知,可送的花排满了整个医院走道,给他送的礼,千奇百怪的都有,有写着“李真佩剑”的宝剑、有送性药的、有送小姐的,那些金银财宝就更不在话下,总之,李真当权时,他的家里就成了礼品中转站,来给他送礼的人最后都得琢磨着能送出点什么花样来。

李真被处极刑后,乔云华曾在唐山殡仪馆见到了李真的骨灰。就是那样小小的一盒粉末,那么轻,一阵风足能将其吹散去。再看这堆满了三个展厅的“重礼”,他不禁叹息:一个人的生命,就是为了这些花花绿绿的死物,最终化成了飞灰,而那些价值近万元的鹿茸、灵芝、野山参,又有哪一样救得了他?

“这样的拍卖,对所有的贪官都应该是一种警示。”他说,李真贪了一辈子,最后所有的东西都归还原主———所有拍卖所得都归还国家。住的房子都充公了,最后陪伴他的只有两袋衣服,在看守所里洗了穿,穿了又洗。每一个贪官都应该看到他的下场,仔细想想,这样到底值不值?

“李真的骨灰盒上,连名字都不敢给他写,真的是‘死无葬身之地’,我再也不希望采访第二个‘李真’、第三个‘李真’了。我知道,这本书将影响我的一生。”书上,作者题记的最后一句话是:“我衷心希望不再有人步李真的后尘。”(特派记者 倪佳/北京报道)


案情回顾 李真罪行录

姓名 李真

性别 男

年龄 1962年5月生

最高职位 河北省国税局原党组书记、局长(正厅级)

党纪政纪处分 开除党籍、开除公职

罪名 贪污、受贿罪

刑罚 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

经查实,李真在担任河北省委办公厅秘书、副主任、省国税局副局长、局长期间,利用职务之便,接受他人的请托,为他人谋取利益,索取和非法收受财物折合人民币共计676万余元、美元16万余元。李真还伙同他人共同侵吞东方租赁有限公司河北省办事处人民币1872万元及秦皇岛中兴电子有限公司股份和尼瓦利斯有限公司股份共计人民币2967万余元。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八十二条,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侵吞、窃取、骗取或者以其他手段非法占有公共财物的,是贪污罪。

受国家机关、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人民团体委托管理、经营国有财产的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侵吞、窃取、骗取或者以其他手段非法占有国有财产,以贪污论。

与前两款所列人员勾结,伙同贪污的,以共犯论处。

转自《新闻晚报》

 
分享:
 
人气:20,239
 

如果您喜欢本文章,欢迎捐款和支持!
 
  

 
 
 
 

 
人民报网站服务条款
 
关于我们
 
反馈信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