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報 简体版
 
胡溫找找病根!江蘇雞蛋大小冰雹 山西坐在炕頭淹死(多圖)
 
欣欣
 
2003年8月2日發表
 
【人民報消息】現在中國有太多災難,上了網站滿視野都是天災人禍,各省的災雖各不相同,但不是無家可歸、傾家蕩產、就是生離死別、白髮人送黑髮人,看到這些消息的人們似乎都麻木了,但親臨其境的人卻痛不欲生。

江澤民老家災害沒停

《揚子晚報》報導,7月19日下午數小時內,蘇北大範圍遭受特大暴風雨、龍捲風和冰雹的襲擊,損失嚴重,雨量最多的鄉鎮達130多毫米,風力普遍達9-10級,個別地方達到12級,狂風夾帶着大量冰雹,有的冰雹甚至有雞蛋大小。記者從省防指獲悉,此次受災地區有連雲港、淮安、宿遷、鹽城、揚州和徐州等6市的11個縣(區)。

19日下午2:20左右,一場龍捲風和特大暴雨突襲了江蘇省淮安市淮陰區西宋集鎮和楚州區順河鎮等鄉鎮,時間長達兩三個小時,風力達10級以上。順河鎮境內暴雨如注,電閃雷鳴,3個多小時內雨量達133.5毫米。記者在現場看到,不少村裏有成片的成材樹木被暴風雨折斷,有的大樹被連根拔起,橫七豎八地倒伏着,一些村民的房屋出現倒塌,有的房頂被大風掀掉,所幸沒有人員傷亡。當日下午,連雲港灌南縣等地突遭龍捲風和冰雹襲擊,風力達10級左右,個別地方達12級,冰雹大的有雞蛋大。大暴雨一直持續兩個多小時。另外,宿遷市皁河、雙莊、青陽、曉店等鄉鎮,揚州寶應等地也因特大龍捲風和冰雹襲擊,造成不少民房、樹木、農作物、水產養殖等不同程度的毀損。

一般三、四級大風就已經不小了,江澤民老家江蘇省風力達10級、12級以上,成材樹木被暴風雨折斷、大樹被連根拔起,冰雹有雞蛋大,實在無法想像。山西的特大雹災、洪災襲擊更是離奇,坐在家裏的炕上居然被洪水捲走淹死,實在是太可怕了!

山西災情百年不遇


遮住三個代表的「光芒」!
新華網山西頻道7月27日電,25日,大同市部分縣區遭受了歷史上罕見的特大雹災、洪災襲擊,共造成6人死亡,數萬畝農田被毀,部分水利設施被沖毀,經濟損失數千萬元。其中,大同縣、南郊區和陽高縣損失尤爲嚴重。

災情堪稱百年不遇 據市氣象臺和市防汛指揮部辦公室負責人介紹,這次降雨從早晨6時20分開始,到7時20分基本結束,短短1小時,市區和大同縣的降水量分別達到16.2毫米和14.4毫米,御河、十里河的流量分別達到500立方米/秒和150立方米/秒。

《大同晚報》報導,26日,記者趕往大同縣聚樂鄉聚樂村時,在大張線進村路口看到,頭一天沿「大溝」河道漫至路邊的洪水還未退盡。順着河道往北走,滿目莊稼被淹的景象,許多楊樹被夾雜砂石的洪水衝剝了皮,有的被連根拔起。市防汛辦及大同縣有關負責人講,聚樂鄉1.5萬畝農作物受災,許多水利工程被沖毀,經濟損失達1000多萬元。

聚樂村上了年紀的人回憶說,這麼大的水還是66年前,即1937年時見過。 據初步統計,大同縣此次受災損失達3500萬元。南郊區新旺鄉、古店鎮、雲岡鎮近2000畝菜地被淹,損失1095萬元。陽高縣被洪水沖毀、淹沒耕地3000畝,因洪造成直接經濟損失400萬元。

冰雹打碎了農民的希望

25日上午,部分地區所降冰雹最大的直徑達2釐米,積雹積壓最厚處達30釐米,持續時間約15分鐘。大同縣有倍加造、西坪、聚樂等5個鄉鎮69個村遭到冰雹襲擊,全縣受災面積達11萬畝,3.1萬畝絕收。南郊區16個村,1萬畝農田受冰雹襲擊。陽高縣2.1萬畝農田因雹成災,1.2萬畝絕收。三個縣區因冰雹造成的直接經濟損失1千萬元左右。

離奇的死亡


這面國旗擋不住薩斯。
在這場突如其來的天災中,有6位村民猝不及防,死於洪災中。聚樂村4位村民死於村中,其中2名婦女在家中炕上坐着,洪水直接從門窗衝進,衝倒兩間房的後牆,將兩人瞬間卷得無影無蹤,其中1人屍體最終被找到後,已被衝到20多里外的陽高縣境內。一位74歲的老大爺,見門前洪水襲來,怕水進家,忙着去擋,也被沖走而喪命。 陽高縣都司口村兩位村民,正在山上放牛,被突如其來的洪水衝到河溝淹死。

除了被淹死的村民,聚樂村還有8名村民在洪水中受傷,南郊區水泊寺鄉塔兒村3名放牧人員在御河發洪水時被困河中。……

胡溫別再頭疼醫頭、腳疼醫腳

胡錦濤去了蒙古包,溫家寶下了礦井,百姓都看到了,都爲之鼓掌,可是這沒有解決根本問題。中國大面積的天災人禍以前所未有的架式鋪天蓋地而來。昨天薩斯來了抗薩斯,今天洪災來了堵堤壩,那麼明天呢?總理再事必躬親也只有兩隻手,兩隻腳,爲何非要頭疼醫頭、腳疼醫腳呢?這樣下去,家底子再豐厚也經不住折騰,更何況國庫已經被竊國大盜們掏空了。

山西老百姓是怎麼看這天災人禍的?他們說:「人不幹好事,老天收人了!」是不是這樣?人人心裏都有本清楚的賬。

胡溫,再閉着眼睛丟西瓜揀芝麻,不抓大事,不觸及根本的病根,老百姓可就不幹啦!

 
分享:
 
人氣:25,413
 

如果您喜歡本文章,歡迎捐款和支持!
 
  

 
 
 
 

 
人民報網站服務條款
 
關於我們
 
反饋信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