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報 简体版
 
將香港變成整個中國大陸政治改革的試驗窗口──胡錦濤的新契機
 
2003年7月14日發表
 
【人民報消息】臺灣新聞轉總合週刊最新一期(第89期)報道了六四學生運動領袖王丹對中共新領導人胡錦濤應把握香港民意爆發的契機,推動中國政治變革的看法。王丹認爲:

外界原本對胡錦濤的「七一講話」有所期待,但等來的卻是失望。胡錦濤長篇大論「三個代表」,卻隻字不提政治改革,使外界一致認爲胡的權力仍受到江澤民勢力的牽制。這個判斷是正確的,但其實也不必太悲觀。胡錦濤此前幾個月的表現,以出人意料的強勢令很多分析者跌破眼鏡,一些期待胡在任內可以推動改革的人甚至已經可以爲他捏一把汗,認爲他的戰略過於冒進,畢竟在中國政壇,保守派仍然實力雄厚,江澤民也不是那麼任人宰割。所以現在,胡以大講「三個代表」作爲一種妥協,也可以說是是一種考量與策略。

現在就出現了新的機會,這就是圍繞「二十三條」立法,在香港引發的大規模民衆抗爭。

胡錦濤如果真的想在中國推動政治變革,應當抓住機會,以順應民意爲理由,逼董建華辭職,宣佈廢除「二十三條」立法計劃,提前普選特首和立法局議員。以香港原有的基礎和六年下來積累的民怨,在香港推行政治改革,具備得天獨厚的條件。七月一日五十萬人上街,又使政治改革具備充分的民意基礎和合法性,對保守派可能有的質疑也是有力的回應理由,一旦香港開始推行政治變革,它就可以成爲整個中國大陸政治改革的試驗窗口。以香港市民的素質,又可以避免政治變革引發社會動盪的顧慮。由香港問題導引出新一輪政治改革的動作,政治風險最小,成功可能性最大。

現在還不知道胡錦濤針對香港政局有何因應對策,但從目前已有的動作,如默許推進二十三條立法,繞開董建華,委託商界領袖、自由黨主席田北俊表達中央立場等可以感覺到一些迥異於以往中央對港政策的基調。接下來的香港政局,因此而更具備觀察價值。

 
分享:
 
人氣:14,734
 

如果您喜歡本文章,歡迎捐款和支持!
 
  

 
 
 
 
 
 
 
江澤民對胡錦濤的支持應該說是相當成功的了 (圖)
上海這個大事故考驗着胡錦濤的「以法治國」(圖)
「世界」雜誌:胡錦濤把斯大林又從地裏挖了出來
香港──中國進入何種「胡錦濤時代」的重要標誌
胡錦濤面臨抉擇──香港13日將再次舉行大規模示威 (圖)
胡溫不會挑戰江派的深層原因
「七一講話」爲胡錦濤政改埋下伏筆 (圖)
周正毅案可能成爲胡錦濤向江澤民討價還價的巨大籌碼
胡錦濤有意念歪「三個代表」 (圖)

 
人民報網站服務條款
 
關於我們
 
反饋信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