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 正體版
 
大游行──香港现状的深度折射 (图)
 
陈劲松
 
2003年7月10日发表
 
【人民报消息】五十万港人以大游行大示威的方式,迎接香港回归六周年,震动了香港,震动了北京,也震动了国际社会。香港人民,以自己的强音,否定了“二十三条”,也揭穿了“一国两制”的虚伪面纱。

大游行获得出人意料的结果:特首董建华表示,对“二十三条”作出三项软化修正;稍后,在盟友倒戈一击的情况下,董建华被迫宣布押后该项立法的二读程序。

这并非特区政府的让步,而是北京政府的让步······

或许感觉到对台湾的影响:愈来愈多的人认识到,江泽民糟蹋香港的“一国两制”,不管有意还是无意,都是对台湾的恶劣示范,联系到其对台高压政策,实际上是变相鼓励“台独”,“曲线救台独”(有人甚至据此推断江泽民系“台独卧底”);或许顾忌到国际舆论的压力:中南海对香港事务的任意插手,破坏“一国两制”的实践,已经严重损害其国际信誉。

这一让步,也在一定程度上,透露出胡锦涛温家宝新领导层的些许开明。同时透露的,是江泽民及其“上海帮”权力金字塔的早期泡沫化。因为,这绝非江泽民的让步,而是胡温新领导层的让步。

毫无疑问,大游行表达的,是港人坚决反对“二十三条”立法的意志,但同时,也深度折射出香港现状的五味杂陈。

回归六年,香港一步步濒于绝境。由外,连续遭受亚洲金融风暴、禽流感、“九一一”、非典瘟疫等打击。由内,以董建华为首的特区政府,在危机面前,反应迟钝,束手无策,且一贯高高在上,不深入调查研究。在复杂的内外环境下,显得治理无方,滥竽充数。一个明显的例子是,任何国家和地区,当经济低迷的时候,都以减税,作为基本应对手段。香港特区政府却反其道而行,经济愈是低迷,却愈是加税,怎不令港人怨声载道?

如今,香港失业率创下历史新高,达8.3%,就业不足率达3.8%,预计到第三季度,失业率将继续攀升至9%到10%。今年预算财政赤字,已经高达近600亿港元,占其国民生产总值(GDP)的5%至6%,超过了公认的国际警戒线(3%)。而实际的财政赤字可能更高,达800至1000亿港元。回归短短数年,就从巨额财政盈余,变巨额财政赤字,而且是短期内难以消化的“结构性”财政赤字,这一变化,可谓“天翻地覆”,并因此成为亚洲地区的一个“负面典型”,被多国引为“反面教材”,用以自诫。

伴随失业剧增和财政赤字恶化的,还有一系列并发症:投资环境恶化,金融市场动荡,服务业日渐萎缩,房地产一蹶不振......

“七一”前夕,大陆总理温家宝访港,与特区政府签署“更紧密经贸安排(CEPA)”,主要内容是,让香港商品贸易、服务业和投资便利化,许多香港产品进入中国市场可享有零关税。这一协议,被称作是北京送给香港的“大礼”。然而,鉴于内地经济也持久陷入内需不足,生产过剩,对香港产品的消化必然十分有限,远水近渴,北京“大礼”,并不能为董建华救急。果然,温家宝前脚刚走,五十万港人便走上街头,高呼“不要董建华!”

董建华回应民意时表示:“要循序渐进地推进民主。”试问:连现有民主基础都急欲破坏,又谈何推进?其真正的动机昭然若揭:循序渐进地推进专制。

鉴于特区傀儡政府的权力,并非来自人民,而来自北京当局的私相授予,所以,特区政府一意奉承和秉承的,就是中南海的意志,全然不理会香港民意民情。最终受到香港人民的唾弃和抛弃,实为理所当然。

参加“七一”游行的五十万人中,主要成份是中产阶级;百分之六十以上具有大专学历。他们是香港衰落的直接受害者,也是香港社会的精英和中坚力量,代表著香港的主流民意。空前的大游行大示威,表明港人对现状强烈不满,对黔驴技穷的特区政府已经失去耐心。

北京和特区政府的暂时让步,证明了香港人民的强大力量。但“二十三条”何去何从?董建华何去何从?香港何去何从?将受到举世关注。或者一意孤行,坚持侧立恶法,激化香港社会对立与分化;或者顺从民意,废止恶法,还港人以自由和自主。

两种选择,两种结果,香港民主,或濒临险境,或绝处逢生,对香港,对中国大陆,都具有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自由亚洲电台)

 
分享:
 
人气:13,033
 

如果您喜欢本文章,欢迎捐款和支持!
 
  

 
 
 
 

 
人民报网站服务条款
 
关于我们
 
反馈信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