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 正體版
 
毛泽东与人民同甘共苦──一个美丽的谎言
 
作者:映险松
 
2003年6月9日发表
 
【人民报消息】近日阅读了由香港商报出版社出版的《韶山之谜》一书,产生不少联想和感慨,颇觉不吐不快。众所周知,韶山是毛泽东的故乡,因此闻名于世。《韶山之谜》的作者在书中夹叙夹议地描写了中国共产党从一九四九年执政以来,众多国内外政要名人到韶山“朝圣”的奇闻轶事,读来倒也饶有兴味。

作者的立意当然是为毛泽东歌功颂德,为韶山涂上神秘的色彩,但在不经意之间作者却戳穿了一些有关毛泽东的谎言,使此书起到了事与愿违的效果。

有关毛泽东的慌言之一是:毛最体察民情,一贯与人民同甘共苦。例如在一九六零至一九六二年的“自然灾害”期间,毛泽东拒绝食肉,以示与人民共患难。但从《韶山之谜》一书中却可以看到,正是在全国广大人民吃不饱穿不暖,甚至有人饿死的三年大饥荒期间,中共湖南省委竟动用大量人力物力,耗费巨额民脂民膏,打着修建军事设施的幌子,在韶山为毛修建了秘密“行宫”──滴水洞。请看书中的描写:

一九六六年六月十六日,毛泽东的专列从杭州到达长沙。六月十八日下午二时许,毛泽东乘坐白色吉姆车在当时湖南省委代理第一书记王延春、中共中央办公厅主任、公安部副部长、八三四一部队政委汪东兴和中央警卫团团长张耀词的面包车、吉普车的陪同和保护下,静悄悄地回到韶山冲。吉姆车经过毛泽东故居路边没有停下,经过一九五九年六月毛泽东住过的韶山招待所没有停下,专列缓缓经过韶山毛泽东陈列馆、毛鉴公祠、毛震公祠,向右拐进一条窄路,沿着山根向风景秀丽的滴水洞奔去。

下午四时许,毛泽东下车望了望山景,只见滴水洞三面环山,一条山泉由北向南,流经谷底,毛泽东忍不住边走边说:“这是个好地方。我小时候在这里放过牛,还和小同伴打过架。”活动活动手脚,毛泽东又说:“这里原来叫黄田坳,过去以山为界,山那边是湘乡,山这边是湘潭,又叫湘潭坳。”看着毛泽东那样心旷神怡的样子,王延春心底为湖南省委、为前任书记张平化、也为自己轻轻地松了一口气。一九五九年毛泽东回韶山,曾向陪同的湖南省委第一书记周小舟提出在“在吊须洞(今滴水洞)那里建一个草棚子”,当时毛泽东说是希望有一天“解甲归田在此颐养天年”。庐山会议后周小舟“贬到一个公社当副书记去了”,毛泽东这个草棚子几经摸索才选到这里,一九六零年冬以代号二零三工程秘密兴建,先建宽大的一号楼平房,挨着是二号楼的二层楼房,到一九六二年底整个工程连同韶山到滴水洞的柏油马路一起完工,今天终于派上大用场了。

毛泽东大踏步地走进滴水洞……[1 ]

对于以上描写,值得注意的是:修建滴水洞的时间是从一九六零年冬至一九六二年底,这正是中国面临由“大跃进”造成的严重经济困难的时期,当时广大人民普遍吃不饱穿不暖,在有些地区甚至有不少人饿死,而中共地方大员为了取悦毛泽东,却动用大量国家资源为毛修建行宫,这样的行为还能说明中国共产党代表人民的利益的吗?一九六二年底滴水洞建成后,过了三年半,直至一九六六年六月毛泽东才第一次使用它。根据书中的记述,毛到此仅此一次,只住了十一天就离开了。直到一九七六年去世,毛再也没有来过这里。滴水洞的建筑和设施就这样十数年如一日地闲置了。可想而知,这项因毛而起的所谓“工程”给国家和人民造成多么大的经济损失!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毛到达滴水洞后安之若素地接受和享用了地方大员们的这份厚礼,对他们无视人民疾苦、滥用国家资源、献媚迎奉之举,没有作出任何批评和谴责,使地方大员终于“轻轻地松了一口气”。这些事实能够说明毛是一位“体察民情,与人民同甘共苦”的“英明领袖”吗?

对于毛在滴水洞的排场和离开时的情景,书中也有详细生动的描写:

毛泽东这次回韶山保密吗?毛泽东心情复杂地开始散步,视察地形。毛泽东发现一号楼的每个房间门口、餐厅厨房之间都站着从北京带来的贴身警卫,外面还有四处巡逻的流动哨。这个汪东兴哟!毛泽东又满意又埋怨地自言自语。毛泽东二回韶山是警卫森严,‘固若金汤’……[2 ]

在和平年代中,在对外宣称是军事设施高度保密的滴水洞中,警卫措施还要这样如临大敌,真是匪夷所思。可能这正是毛泽东本人提倡的“阶级斗争要天天讲、月月讲、年年讲”所造成的合乎逻辑的结果吧!

六月二十八日,毛泽东要走了。毛泽东原定下午三点离开滴水洞,一夜之间毛泽东突然决定上午离韶。清早湖南省公安厅副厅长高文礼急得满头大汗,四处急电--通知长沙到武汉的铁路沿线清道。[3 ]

这真是一派“皇帝上轿,地动山摇”的景象。试想,从长沙到武汉的铁路沿线实行清道,要动用多少人力物力!要影响多少人的正常工作和生活!

事实上,当年为毛泽东修建行宫的绝不止湖南一省,各个省、市、自治区在这方面是争先恐后的。笔者曾到访过河南省委第三招待所。据介绍,这也是专门为接待中央大员而修建的,有专门供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和朱德下榻的“一号楼”、“二号楼”、“三号楼”和“四号楼”等。由于毛泽东等巡视各地的次数十分有限,所以这些建筑和设施也均是常年闲置。由此可以想象,中共给国家造成的浪费和损失之浩繁,真是令人感慨!

直到毛泽东等中共第一代领导人死去之后,河南省政府于八十年代中期将长期闲置的“省委第三招待所”当作省方的投资与所吸引到的海外资金结合,创办“黄河大学”。笔者在该校创建之初曾到访和下榻于这个“第三招待所”。从外边看,这里高墙壁垒,上边还架设了电网,不知情的人会误认为它是一所监狱。但入内之后,却是花香鸟语、绿草成茵、杨柳成行、大小楼宇错落有致,环境十分优雅。然而由于客房长期闲置无人利用,房间内的壁橱已经严重发霉损坏,卫生间里的设施也大都失灵,不便使用。无独有偶,这种情况竟也发生在韶山!请看《韶山之谜》书中对陈伯达造访韶山的一段描写:

一九六六年二月二十三日……韶山宾馆二号楼来了一位穿着灰色风衣的中央首长。首长一下车就焦急地用闽南话问:“一号楼打扫干净没有,马上要用。”……一号楼是最早修建的平房,卫生间在卧室外面。毛泽东一九五九年回韶山下榻在此,中央来人为保持对毛主席的尊敬,一般都不住一号楼只有贺龙住过一号楼,眼前这位首长也破例地要求住一号楼,并要求同时打开了毛泽东曾用过的书房和卧室在韶山宾馆工作了一辈子的马宝荣记忆中只有一个人……原来他就是深受毛泽东重用的陈伯达呀。[4 ]

睡梦中电话惊响,马宝荣摘下听筒,突然听到“一号楼出事,快来人”。说话的人一口京腔,毫无疑问是陈伯达的随行人员。是陈伯达发生什么事了吗?马宝荣一颗心七上八下……三步并作两步赶到了一号楼。一号楼两间卧室、一间书房房门大开,两个随行人员都焦急万分地站在卫生间门前,一个使劲地扭锁,一个无可奈何地望着马宝荣耸了耸肩。原来是一号楼卫生间的门锁发生故障……把中央首长陈伯达锁了进去,出不来了。马宝荣一面示意北京客人请陈伯达安静,一面电话调动宾馆的专业钳工急速赶来。几分钟后,当周师傅来到,一听说此事,在卫生间外抿住笑告诉陈伯达:“锁不常用,你扣得太死,只好委屈稍等片刻,我在外面把锁下下来。”陈伯达在卫生间里哭笑不得,只好耐心等待[5 ]

此段描写令人啼笑皆非,但却可以从中看到中共对国家资产和人民血汗浪费之一斑。

书中还提到刘少奇遗孀王光美在访问韶山时,提及了毛泽东的一句名言:“群众是真正的英雄,而我们自己则往往是幼稚可笑的。”毛所说的“我们”当然是指中共,尤其是中共高级干部。由此笔者联想到:幼稚可笑的“我们”却要坚持永远领导真正英雄的人民,这真是十分幼稚可笑!这种幼稚可笑还要坚持到哪一天呢?不能不承认,毛泽东的许多论断都是至理名言,但可惜的是毛总是嘴上说一套,做的却是另一套。因此,他的至理名言大都成为愚弄人民的谎言。

一本刻意为毛泽东和共产党歌功颂德的书,却揭了毛的疮疤,戳穿了有关毛泽东的谎言,这恐怕是作者意想不到的吧!

[1]. 马社香、夷学苗:《韶山之秘》,香港:香港商报出版社,2000年10月版,145-146页
[2]. 同上,147页
[3]. 同上,159页
[4]. 同上,129-130页
[5]. 同上,139-140页

摘自(大纪元)

 
分享:
 
人气:18,447
 

如果您喜欢本文章,欢迎捐款和支持!
 
  

 
 
 
 

 
人民报网站服务条款
 
关于我们
 
反馈信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