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分欄目 › 要聞 | 時事 › 文章: | ||
風波里的茶杯!這個政府真是有點問題(多圖)
論壇的第一天重點放在23條法律的技術性問題和條文內容等方面,而第二天主要是由三位「中國通」,包括中國研究專家和談判專家評論23條。有人可能會覺得這個論壇是遲來的啓示,對影響23條立法的作用不大,不過,最起碼這個論壇是言論自由的見證,是自由社會的一種體現;23條立法後像這樣的論壇是否仍有存在的空間是一個未知數,但願這種不畏強權、爲人權自由而堅持到底的精神永不褪色。 改變中南海才能救港 美國普林斯頓大學教授林培瑞(Perry Link)在會上的結語是:「我不認爲這兩天討論有關23條立法的問題是香港本土的問題,這主要是北京政府的問題;操控香港政府、葉劉淑儀、區義國等的是北京政府;這些人都是屬於一個相連的系統,要從根本上解決問題,就要等上層(北京當局)有所改變。」因此他建議港人向內地申訴,由內地開始改變。 林培瑞曾在「六四事件」發生後,幫助方勵之夫婦逃離北京前往美國,也是《六四真相》一書的編者之一。 兩地人民合作突破封鎖 他不認爲七月一日之後會有什麼改變,但有關香港真正的自由,就有待北京改變後才有希望。他覺得這並不是絕望,而且港人是可以參與改變現狀。他在會上呼籲香港的律師和記者與內地的同行聯在一起來突破大陸的封鎖統治。 林培瑞曾經見證「六四」,看到一個極權政府如何對待一羣對國家未來充滿希望、有理想的學生,國家未來的棟樑。這些學生用和平的方式要求與政府對話,申述他們對民主自由的企盼,當時受學生的抱負感染的老百姓來自各行各業,他們拿食物到天安門廣場去支持學生;在軍隊進城前,這些老百姓爬上坦克,向迷惘的解放軍解釋學生的理想;6月4日凌晨,坦克進城清理在天安門靜坐的學生時,不少百姓爲保護學生已經在(廣場外圍的)木樨地犧牲了。 「這個政府真是有點問題」 學生當年要求政制改革、對中國民主化的渴望,已經不是社會上一小撮人士的聲音。就如23條立法,從民意調查中,撇開政府玩弄數字,反對23條立法的市民屬多數,立法會議員餘若薇大律師曾說過,律師是相當保守的一羣,連律師都要上街,「這個政府真是有點問題」。 土生土長的香港人,可能會知道極權政府不好,但到底沒有親眼親身見證過,說不出具體有何不好,不過特區政府近兩年來的一連串表現,令港人極度不滿。特區政府沒有極權政府的血腥,但它的表現與極權政府在本質上很類同,就是都不把人民的利益放在前提,在他們的統治下,民不聊生是必然的局面;特區政府暫時沒有對異見人士濫捕、濫控、使用酷刑的記錄,但警方騷擾、漠視民意、言語上不負責任以分化社會等手段卻是層出不窮,對市民發表不同意見的容忍度也愈來愈低。 港府助紂爲虐欺壓蟻民
不知道特區政府是否真的缺乏智慧,還是上天巧妙的安排,讓港人在23條立法前夕切身感受到失去言論自由是怎麼一回事:商業電臺節目「風波里的茶杯」被香港廣播事務管理局以接獲一百多個投訴爲由提出警告,並以不續牌向商臺施加壓力,致使節目主持人鄭經翰被迫放假兩個月。經過親身體會到政府壓制言論自由後,反投訴廣管局的人數爲投訴節目人數的十倍,達一千八百多宗。 資訊流通助GDP增長 另外,就是在這次歐美學者論23條論壇中,美國耶魯大學教授陳志武列舉經濟數據證明法治和資訊自由流通是國家富強的根本,尤其是像香港,沒有天然資源,服務行業如金融、教育、醫療等變成了主要收入,因此資訊流通是支持服務行業健康發展的要素。 由於香港在服務行業所得的收入佔國民總收入(GDP)差不多90%,所以陳志武估計若23條立法,言論或新聞自由將進一步被限制時,香港的經濟只會走下坡。隨之而來的是經濟腐敗和政治腐敗,他表示,經濟腐敗和政治腐敗兩者是不可分隔的。 陳志武教授這項研究科學地駁斥了港府向市民灌輸的所謂「先立法,讓社會安定下來,可以專心發展經濟」的謬論,也讓一些認爲只要保住飯碗,人權自由不用提的港人三思。 生活在謊言中是痛苦事 可能在一般人的心目中,面對強權,遭到不公對待時,會認爲提出抗議作用不大,也害怕因爲自己道出和支持正義良知而付上代價。諷刺的是極權統治所慣常使用控制人民的手法就是封鎖消息以及撒謊,人民的言論和知情權被壓抑等於被蒙上了眼,當權者可以爲所欲爲。 筆者不認同以暴抑暴的方式跟政府對抗,但願世界上所有的真實面目都能透過和平的方式展露世人眼前,因爲世界上沒有比生活在謊言中更痛苦的事。 | ||
| ||
| ||
相關文章: | ||
近期最受歡迎的文章 : | ||
|
Copyright© renminbao.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