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分欄目 › 要聞 | 時事 › 文章: | |||
又有好戲看!江澤民心臟病發作(多圖)
溫家寶星期天(12月7日)離開北京,開始訪問美國的行程。溫家寶訪美四天,這四天真夠江澤民受的。 溫家寶在聯合國總部會晤聯合國祕書長安南,到紐約世貿中心遺址憑弔,十二月九日前往華府與美國總統布什舉行會談,然後到波士頓哈佛大學發表演說。過去這種吸引世界媒體關注的美差江澤民絕對不會讓別人享受。但現在江只能把妒嫉引發的仇恨埋在心底。 在溫家寶沒有出訪之前,江澤民就設置障礙,讓新華社攻打臺灣的措辭一天厲似一天。溫家寶到了美國,江澤民應該更頻繁地提到臺灣才對呀,給美國人一點壓力。但新華網突然不提臺灣了,因爲提也沒用了,溫家寶已經踏上美國土地了。 其實江澤民不會打臺灣的,他得留着臺灣這顆棋子,哪裏需要擺在哪裏,「迴歸」了利用價值就是零,「反華反共」這個帽子就不好往上扣。
此次赴美,溫家寶的車隊在紐約街頭歡迎的千餘名華人面前停下。溫下車揮手,並向人羣表示:「天氣惡劣,大家歡迎我,我十分感謝,大家辛苦了。」隨後花4分鐘時間與前排歡迎人羣握手,身後沒有保鏢,只有李肇星和一名武官陪同,而江澤民每次出訪每次抱頭鼠竄。 江澤民訪美時,江下榻的酒店前面的人行道上不許穿藍、黃色衣服、戴黃頭巾的人通過,儘管那是公共設施;江住的旅館不許亞洲模樣的人入住,住進去的也強迫退房;江爲了躲避法輪功學員,用歡迎人羣做迷魂陣,根本不和歡迎人羣見面;爲了不看到法輪功橫幅標語,江的車隊在車道上逆方向行駛。更慘的是,別說走正門,如果有送貨和倒垃圾的後門可走,江澤民絕對不走側門,這是江核心的規矩! 12月7日下午,溫家寶到達美國紐約,開始他訪美四天行程的第一站。溫家寶到紐約正值週末,突遭暴風雪襲擊,週日雖然雪停,曼哈頓華爾道夫酒店邊道路仍泥濘。街道右側的法輪功學員在場伴隨練功音樂靜靜煉功,現場打出「法輪大法好」;「歡迎溫家寶訪美」;「懲辦江澤民」等字樣的橫幅。當溫家寶的車隊離開酒店時,陪同人員在巴士上向法輪功學員揮手致意。溫家寶進了酒店正門、也出了酒店正門。雖然他無心與江澤民作對,可這個新聞本身就是和江澤民作對。 有位幕僚剛才打電話來說,差點出一件讓全國人民歡欣鼓舞的大事。一問才知道,原來江澤民正看着看着溫家寶出訪的電視新聞,突然攥緊的拳頭在空中揮了一下,就軟蹋蹋地落下了,工作人員趕快跑近一看那臉色,不好,心臟病發作了......。幕僚遺憾地說:要是搶救不及時就好了。
李肇星真冤哪,走垃圾道後門是江澤民自己選擇的,難道江澤民給國家丟臉,還讓溫家寶也必須丟國家的臉不行? 結果江核心的指示以神五上天的速度傳達到李肇星那裏。李肇星一聽就傻眼了。按照國際慣例,不是客人自己提出走側門,誰也不敢如此安排,否則這會演變成侮辱怠慢他國領導人的國際事件。李肇星既不敢對溫家寶說江某有令讓他走側門,又不敢違抗江命讓溫走正門,怎麼做,這頂烏紗帽似乎都戴不穩了,李肇星這一急,倒真生出智慧來了。 12月8日晚,溫家寶一行抵達華府與國務卿鮑威爾會談,有媒體報導說:「晚上7點半,溫家寶一行的車隊開到,一溜兒加長轎車停到大樓正門口,人們看到溫家寶從正門口下車,並轉身向歡迎人羣揮手致意,後進入大樓。」「當時有人用望遠鏡看過,溫家寶真的回頭招手。」也就是說溫家寶是從正門進去的。 報導接下去說:「10點來鍾,溫家寶要出來了。大使館方面的一位組織者來到國務院東側門對面,對歡迎的學生喊,總理的車隊要從這個側門出來,並告訴大家,總理也是從這裏直接進去的。」這位組織者話是不是多了點兒?是不是有點「此地無銀三百兩」? 報導又說:10點來鍾「果然,不一會,從東側門開出幾輛轎車,溫家寶在車箱裏向人羣揮了揮手,車隊就開走了。」「原來,進大樓時,在正門轉身揮手的,根本不是溫家寶。」 這就怪了,如果晚上7點半用望遠鏡都看不清從正門口下車、轉身揮手的是不是溫家寶,晚上10點多,怎麼能確定坐在車裏的就是溫家寶呢? 報導說:「接着,正門那邊爆發出大使館組織的學生們響亮的「歡迎歡迎,熱烈歡迎」的歡呼聲,其實,溫家寶早走了,從正門出來的只是大陸代表團。」聲東擊西是江澤民訪美常練的活兒,怎麼這會兒安在溫家寶身上了?
這句話正是緩解江澤民心臟病的「救心丸」,他就是要歡迎人羣對溫家寶「很不滿意」。 那位幕僚說,到底溫家寶進出國務院走的是正門還是側門只有他自己心裏明白,李肇星爲了怕被江澤民收拾了,所以放出風去說溫家寶走的是側門。 江澤民真是夠歹毒的,他不但自己出訪時丟中國人民的臉,而且還要強迫胡溫丟中華民族的臉。不過通過這件事可以看出,妒嫉心極強的江澤民非常容易對付,他怕什麼就給他來什麼,他想怎麼做就不照着做,他不讓怎麼做就非怎麼做,他越愛的就越抵制,他越恨的就越支持,大家都這麼做,江澤民那心臟小橋兒很快就成豆腐渣工程了。 | |||
| |||
| |||
相關文章: | |||
近期最受歡迎的文章 : | |||
|
Copyright© RMB Public Foundatio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