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返回  電子報 简体版
 
中國面臨江曾聯盟生死挑戰(二)
 
作者:中南客
【人民報消息】五、江曾聯盟篡奪軍權後果堪尤

江氏安插親信,一路綠燈,佔領政治局,中共中央辦公廳,中共宣傳部,公安部,國安部,全國610恐怖專政系統,但終究沒能搞掉胡錦濤換上曾慶紅,沒搞下溫家寶,預定人選吳邦國當了人大委員長,尤其家天下受阻,長子雖然當了外匯局長兼科學院掌櫃,再兼航天大拿,次子雖然掌握專管軍隊黨組織的政治局組織部,甚至掌握南京軍區實權,但終究沒能鑽進軍隊指揮機關總參謀部,離完全接管中共及中共黨軍,還差一大步。

歷史上司馬懿父子所以能篡奪曹家政權,是因爲司馬師、司馬昭隨父南征北戰,已經鍛鍊成熟,而江氏父子,撈錢是好手,軍事上外行。江氏只得依靠曾慶紅,於是中共黨內有:「曾慶紅需要熟悉軍隊」的呼聲,海外號稱中立的中文媒體也在推薦鄧小平的所謂《遺囑》,先罵後捧,說鄧小平曾找曾慶紅、胡錦濤吩咐過遺囑,特意把當時名不見經傳的曾慶紅排在胡錦濤前面,「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意圖過於暴露,造謠都造的離譜,還特意說「謠言不像謠言」;吹捧:「像《遺囑》這樣接觸時勢本質,啓迪國人精英的書還真難得一見,點明此書是「當下推薦給中國政府官員的最佳讀本之一」」。

資本主義國家政權穩定在於軍隊國家化,大陸青年軍官在外國培訓之後,也覺悟到這一點,可惜在曾慶紅壟斷宣傳下,敵我不分,把建議「軍隊國家化」的策論送到白骨精江氏手中,白白斷送了軍隊精英們的性命和大陸軍隊的光明前途。

朝鮮金正日所以橫行不倒,就在於軍隊私人化,可以把黨內覺醒者,一一殺掉,不斷換上奴才,黨外更不用說,餓死逃命,也算叛國,連跟中國人結婚生下的嬰兒都要殺盡。

二次世界大戰前日本軍國主義者在奪權鬥爭中,幾次暗殺政府要員失敗,被一批批判了死刑槍斃,在暗殺了首相近衛文磨之後,奪得政權,變軍隊國家化而爲「國家軍隊化」,即軍國主義。國家主義從此更加大行其道。

在中國賣國賊袁世凱靠小站練兵的四個師推翻了民主制度,由總統而皇帝一路綠燈,當時北京人都知道,議會投票,小站新軍換上便衣,一律天津口音:「不投袁宮保的票,誰也別想留腦袋吃飯、活着回家!」

「袁宮保」是帝制官銜(太子少保),就是復辟信號。

袁世凱復闢敗亡後,中國民主制度並沒恢復,就因爲袁氏私人掌握軍權,內靠軍隊,外靠賣國以控制中國好傳位太子袁克定,達到家天下之私心所致。

袁世凱死後軍隊中死黨新軍四個師長就內戰不止,民不聊生。東北土匪出身的張作霖,絞死了李大釗,長腿將軍張宗昌宴席上姦污名伶男旦,社會名流長跪不起,也不能勸止,軍人掌權更加無法無天。

東漢末年外戚與宦官大決鬥,爲了「穩定」請來外地諸侯董卓,「夜宿龍床,姦污宮女」,士兵抄掠民間集市,屠男掠女,「馬前掛人頭,車後載婦女」,誰敢跟雪亮的刀槍討什麼人權,想自焚都不給你機會和時間。管你什麼官職大小,連史官蔡邑的才女蔡文姬都被掠賣匈奴,朝臣敢說不字,董卓的乾兒子呂布馬上揪出殺掉,別說「黨內民主」,知識分子大學生們嚇得體似篩糠,只有牙齒打戰的份。文官即使富有智謀,也抵不住槍桿子的物質存在。大司徒王允設連環計,讓董卓與乾兒子呂布爲爭美女內鬥,除去了董卓但還有董卓留下的私人兵馬,馬上圍困京都,把呂布打跑,王允跳城而亡,接着爲了爭權,董卓部下李榷與郭汜又軍閥內鬨,大打出手,連東漢總書記當朝漢獻帝也逃出宮去,躲在郊外荒草中挨凍受餓,嚇得發抖。直到曹操統一中原,在宛城還遇到了董卓舊部軍閥張濟的武裝,由張濟的親侄張繡統率,仍然是軍隊私有化。

曹操費盡心機統一了中原,夜夢「三馬同槽」,術士園夢,都以爲是吃「曹」者是三個姓馬的人。沒想應在司馬懿父子三人身上,曹操之孫大司馬曹爽收回兵權,要除掉曹家心腹大患司馬懿,派人偵察,司馬懿裝病,衰弱得口水滿襟,端不住碗,騙過曹爽,乘曹爽出城打獵,關了城門,談判騙得曹爽交出兵符,屠殺了曹爽全家,曹家末代皇帝曹髦只剩一車一劍怎敵司馬昭掌握全軍,被一戟刺穿,曹操終於爲司馬氏白賣力氣做了嫁衣。

江控媒體即使騙得國內外相信鄧小平遺囑:第四代接班人應當是曾慶紅,曾當上了軍委付主席,搞掉了胡溫,江綿康當上了軍委主席,江綿恆即使由航天總指揮當上了空軍司令,曾江兩家還會有一場軍閥惡鬥,曾仔雖然謀略遠勝江家大少,二少,但曾酒後失言,自言是江家攝政王,江家不過徒子徒孫,而且又張牙舞爪黨內傷人太重,得票率低,遠不如古人司馬懿韜光養晦。將來江曾兩家勝敗,尚難預料。

現代大陸人沒嘗過軍閥內戰時期,軍隊奪下城鄉,自由三天,商家全搶,女性遭殃的苦難,現在大陸民無奈而自焚,只是初嘗毛預言的「二遍苦」、「二茬罪」。等到曾慶紅「熟悉」軍隊,江綿恆兄弟插手陸、空兩軍,中華民國軍閥混戰有可能重演,64屠城的局面會從北京演遍全國。「人民」軍隊會再次更大規模聽從軍閥們的召喚,「堅決服從」某某主席,或某某主任指揮。

自古哪有什麼人民軍隊?苦命的大陸百姓還不知「軍隊國家化」爲何物?覺得國軍還不如黨軍,黨軍變成江家軍,或曾家軍,似乎也使得,賺錢就行,先求活命,成天看花裏鬍梢的「電視」,被騙得稀裏糊塗:下崗自殺之前也可能曾爲神5鼓掌歡呼。

分享到: Facebook Twitter Google+ LinkedIn StumbleUpon Pinterest Email
 
 

讀者留言反饋:



讀者留言
 
歡迎您的留言反饋。
 
 
曾慶紅已悄悄插手軍方威脅胡錦濤 2003/11/3 (20,619次)
隔着門縫兒瞧:曾慶紅是中共高層裏的那段兒「盲腸」(多圖) 2003/11/1 (26,544次)
長安反日情緒高漲 曾慶紅緊張 2003/10/31 (21,437次)
曾慶紅最近多了個綽號 (圖) 2003/10/31 (25,737次)
江曾終於公開向胡溫宣戰了 (多圖) 2003/10/28 (36,196次)
江曾夾擊胡錦濤 中國政局堪憂 (多圖) 2003/10/26 (43,456次)
一段有趣的對話扯出了曾慶紅、黃菊 2003/10/24 (37,428次)
曾慶紅整治胡錦濤 曾慶淮受累前途莫測(多圖) 2003/10/23 (42,275次)
江系人馬挺曾慶紅 提案屢遭否決 2003/10/23 (16,837次)
新華網昨天這篇滾動報導爲何至今不滾動(多圖) 2003/11/2 (23,586次)
爲何董建華和北京爭搶楊利偉(多圖) 2003/11/1 (22,832次)
隔着門縫兒瞧:曾慶紅是中共高層裏的那段兒「盲腸」(多圖) 2003/11/1 (26,544次)
兩個完全不同的版本!布什是怎樣接見曹剛川的?(圖) 2003/11/1 (26,319次)
多這一回嘴!!今日新華網暴露江澤慧去美國的祕密(多圖) 2003/10/30 (32,546次)
壓垮胡錦濤!爲何三個代表順利入憲(多圖) 2003/10/29 (26,913次)
怕炸窩!新華網今天才宣佈了三中全會不敢公開的這個消息(多圖) 2003/10/28 (40,513次)
江轉着圈兒肯定自己 中國沒有胡溫新政(多圖) 2003/10/28 (34,520次)
瞬間泄密!中國政壇上的球是這麼踢的(下)(多圖) 2003/10/28 (28,700次)

沒有忘卻的記憶!爲封網江綿恆幹了這缺德事兒(多圖) 2003/10/26 (24,539次)
空軍司令被江澤民收拾了!江曾將有大戰(多圖) 2003/10/25 (32,285次)
江澤民,軍隊這種醜事你怎麼不張揚了?(圖) 2003/10/25 (37,119次)
中國要出大事!是誰擊斃了空軍司令?(多圖) 2003/10/24 (43,717次)
新華網密聞!加拿大總理杭州公開噁心咱軍委主席(圖) 2003/10/24 (30,268次)
一段有趣的對話扯出了曾慶紅、黃菊 2003/10/24 (37,428次)
曾慶紅整治胡錦濤 曾慶淮受累前途莫測(多圖) 2003/10/23 (42,275次)
緊急呼籲!請網友關注新華網今日預告(圖) 2003/10/23 (26,063次)
全包啦?明報揭露了江綿恆的一個大問題(多圖) 2003/10/22 (38,449次)
林子大了什麼鳥都有!方舟子靠撒謊名噪一時(圖) 2003/10/22 (28,224次)
嘿,人民日報到底跟着哪個主子跑?(圖) 2003/10/20 (30,485次)
胡出席APEC會議 江派王剛監視其行動(多圖) 2003/10/20 (31,187次)
澳門秀!曾慶紅學江澤民有模有樣(多圖) 2003/10/20 (24,824次)
江澤民三中全會被迫檢討 喬石說曾慶紅不知好歹(多圖) 2003/10/19 (43,708次)
劉曉慶深深地三鞠躬 讓江澤民三天睡不着覺(多圖) 2003/10/18 (49,307次)
看了才知道誰牛!神五上天 老美貧困兒童增加了55萬(多圖) 2003/10/18 (25,021次)
消息來自高層幕僚!李肇星差點被江澤民撤職 2003/10/16 (37,864次)
一個奇怪的現象!答案比航天專家讓神五上天更難 2003/10/16 (31,167次)
神五!當沸騰的熱血冷卻下來的時候(多圖) 2003/10/15 (23,361次)
神舟五號升空前,先看看這幾張令人震驚的圖片(多圖) 2003/10/14 (44,371次)
江澤民派陳至立去法國!當然有事兒幹(多圖) 2003/10/14 (35,756次)
新華網中新社的這個報導只有中共才想得出來(多圖) 2003/10/14 (29,841次)
我應該爲誰悲哀?三中全會期間的兩個新聞報導(多圖) 2003/10/13 (29,166次)
這些照片關乎着三中全會的命運(多圖) 2003/10/13 (36,621次)
越看越難受!李瑞環批評胡錦濤 2003/10/12 (68,825次)
三中全會第一天!新華網不該刊登的一張圖片(圖) 2003/10/11 (36,233次)
 
人民報網站服務條款
 
關於我們
 
反饋信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