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 正體版
 
您瞧瞧!江泽民的理论火箭还赶不上李瑞环的腿(图)
 
青晴
 
2002年5月31日发表
 
【人民报消息】听说江泽民的讲话都是曾庆红给拟的稿,这也就是说江泽民高举的是曾庆红的尿片子,他自己那块还是借的。

有人说,当年搞中国的人民大会堂等十大建筑时,技术总监是万里,他提出有不少困难的问题急需解决,没想到木工突击队的年青队长李瑞环的每个建议都使问题迎刃而解。万里发现了这个人才,等施工完成后马上提拔他为北京建工局局长,张百发为副局长。随着职务的步步提升,有人问当年的铁工突击队队长张百发:“怎么你的职务总在李瑞环之下。”他说:“李瑞环博览群书、非常刻苦,我就不行,说什么都不太清楚。他什么都知道,而且说得头头是道。”

中央高层的人都知道,李瑞环根本没拿正眼夹江泽民,而江泽民听见李瑞环讲话就牙根痒痒,就往上顶火,有人说李瑞环生来就是克江泽民的。

有个朋友打电话来说,李瑞环5月28日在英中贸易协会午宴上发表了一篇很好的讲话,但不知其中哪些话戳到江泽民的肺尖儿上了,所以新华社只是《摘要》他的讲话而没有发表全文。下面我从新华社摘几段精采的给您看看:

我们热切欢迎英国企业界的朋友们到中国来开展合作、进行交流,到中国来投资经营、寻求发展。

为了促进双方的合作,必须加强彼此的了解。了解是友谊的前提,了解是合作的基础,了解包括对现状的了解也包括对历史的了解,包括对经济的了解也包括对政治的了解、文化的了解,特别是对传统文化的了解。因为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劳动、智慧的结晶,是构成一个民族自身特色的重要内容,是维系一个民族生生不息的精神纽带。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在中华民族漫长的历史发展进程中,创造了独具特色的传统文化,在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文化中,“和”的思想占有十分突出的位置。早在三千多年前,中国的甲骨文和金文中就有了“和”字。西周时期,周太史史伯提出“和实生物,同则不继”的观点。到了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更是经常运用“和”的概念来阐发他们的哲学思想和文化理念:管子提出“畜之以道,则民和”;老子提出“知和曰常,知常曰明”;孔子的《论语》提出“礼之用,和为贵”;孟子提出“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荀子提出“万物各得其和以生”;《中庸》提出“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和”不是盲从附和,不是不分是非,不是无原则的苟同,而是“和而不同”。“和”的思想,强调世界万事万物都是由不同方面、不同要素构成的统一整体。在这个统一体中,不同方面、不同要素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相异相合、相反相成。由于“和”的思想反映了事物的普遍规律,因而它能够随着时代的变化而不断变化,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丰富其内容。现在,我们所说的“和”,包括了和谐、和睦、和平、和善、祥和、中和等含义,蕴涵着和以处众、和衷共济、政通人和、内和外顺等深刻的处世哲学和人生理念。

“和”的思想作为中华民族普遍具有的价值观念和理想追求,对中国人民的生活、工作、交往、处世乃至内政和外交等各个方面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表现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强调“天人调谐”,人是大自然和谐整体的一部分,又是一个能动的主体,人必须改造自然又顺应自然,与自然圆融无间、共生共荣;表现在人与人的关系上,要求“和睦相处”,待人诚恳、宽厚,互相关心、理解,与人为善、推己及人,建立团结、互助、友爱的人际关系;表现在人与社会的关系上,崇尚“合群济众”,社会由个人所组成,个人离不开社会,应当尊重个性、鼓励个人的追求和创造,又必须融入集体、把个人的目标同社会的需要结合起来;表现在各个国家的关系上,倡导“协和万邦”,国家间应当亲仁善邻、讲信修睦、礼尚往来,不能以大欺小、以强凌弱、以富压贫,国际争端要通过协商和平解决,各国之间应在平等相待、互相尊重的基础上发展友好合作关系;表现在各种文明的关系上,主张“善解能容”,各种文明都是人类文明的组成部分,都对人类文明做出了贡献,不应当相互排斥,而应当彼此尊重、相互学习、保持特色、共同进步。在座的各位多是经商的,是从事经济贸易的,做生意要讲发财、讲发展。怎么样发财、发展呢?“和”的思想认为“和气生财”,只有通过商量沟通工作,营造出合作共事的良好氛围与环境,才容易把生意做成、做好。“君子聚财取之有道”,合作是以对方的存在为前提,坑害对方就等于破坏合作,应以互惠互利为目的,谋取双赢。做生意要着眼整体、看到长远,即使一时达不成协议,也不能伤了和气,“买卖不成仁义在”,如此等等。“和”的思想,也是经商之道、发财之道、发展之道。

“中国的“和”的思想传播到世界特别是欧洲后,受到了许多思想家的重视和推崇。早在17世纪初,英国学者罗伯特楞k顿就在其著作中称赞中国人“和平而安静”。上个世纪30年代英国著名哲学家罗素在他的《中国问题》一书中写道:“中国至高无上的伦理品质中的一些东西,现代世界极为需要。这些品质中我认为和气是第一位的。”这种品质“若能够被全世界采纳,地球上肯定会比现在有更多的欢乐祥和。”类似的看法还有很多,比如在德国学者莱布尼茨的《中国新事萃编》、法国学者伏尔泰的《风俗论》以及当代英国学者汤因比的《历史研究》等著作里,都有这方面的阐述。由于科学技术和经济全球化的迅猛发展,当今时代各个国家和地区的联系更趋紧密,世界的面貌更加快速多变、复杂多样,不同文明之间相互交融又相互激荡,不同利益之间相互依存又相互摩擦,人对自然的索取越来越多,人与自然的矛盾也越来越尖锐。人类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面临着如此众多的共同问题和挑战,也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凝聚了越来越多的共识。在这种情况下,保持和谐共存、协调共进更加受到全人类的普遍关注。如何努力克服工业社会发展带来的种种社会弊端,创造健康有益的生活方式;如何妥善处置经济与社会、人口与生态、资源与发展的关系,实现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如何有效化解各个国家、各种文明间错综复杂的矛盾和冲突,保持世界的和谐与安宁;如何以人类的共同利益为价值取向,解决各种全球性问题,这些已经成为世界各国必须深入思考、认真对待的现实课题。了解中国的“和”的思想,可以为思索解答这些课题提供有益的启示。(摘完)

瞧人家李瑞环,就一个“和”字就能讲那么深刻。而江泽民说了些什么呢?江泽民说中国共产党必须鼓励社会上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指出理想的中国文明应当是「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和面向未来。」这些话听着怎么那么耳熟?记得四、五十年前报纸上净是这些话,怎么现在成了「江泽民的产权」了?

有个中学二年级的学生说:“我们老师讲得可比他好,还比他年青四十岁,不如让我们老师当国家主席,让他回家呆着去吧!”有人告诉他不要胡说、否则会招来麻烦,他理直气壮地拿过报纸说:「江泽民在院士大会上的讲话中说:“科技的贫困会导致物质的贫困,也会导致精神的贫困。”我们老师说,他把话说颠倒了,老师说因为精神贫困、道德败坏,只顾争名争利,脑子都用到这方面去了,所以没时间研究业务,那科技水平上不去,当然物质也就贫困了。是精神的贫困导致科技的贫困、物质的贫困,而不是科技的贫困导致物质的贫困,精神的贫困。」旁边一位小学生点点头说:“我都听懂了,江泽民连这个都不懂,不配当国家领导人。”这就难怪江泽民在院士大会上讲话时,那1200位科学家表情冷淡了。

说实在的,江泽民再弄出几个三瘸腿来,也象CNN说的,他是一个把别人的东西改巴改巴标上自己名字的投机者而不是真正的改革者。

怪不得高层的幕僚说,每次江泽民要和人家李瑞环理论理论时,都被噎得小眼儿一楞一楞的,肚子一鼓一鼓的,干没辄!

 
分享:
 
人气:17,405
 

如果您喜欢本文章,欢迎捐款和支持!
 
  

 
 
 
 

 
人民报网站服务条款
 
关于我们
 
反馈信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