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分欄目 › 要聞 | 時事 › 文章: |
改革四年,中國金融危機有增無減
朱鎔基從整治黑洞巨大的各地信託投資公司入手,一度顯示出大刀闊斧的進取姿態。轉眼四年多時間過去了,許多人以爲,在朱鎔基的大力整治之下,至少中國金融系統應該已經發生根本變化了,呆帳壞帳應該已經大大減少了。實情卻不然。各大銀行的呆帳壞帳竟進一步惡化。從佔貸款總額的20%,飆升到佔貸款總額的50%。 這一後果的由來是:爲了幫助國營企業「脫困」,四大商業銀行奉命繼續向國營企業發放鉅額貸款,即「輸血」;所謂國企改革,以「債轉股」的方式進行,不管效益好不好,大都能夠批准上市,以便「集資」;股市一度連續上漲,國營企業於是宣佈「扭虧爲盈」;受此激勵,銀行更違法借款給企業,縱容企業到股市「炒股」牟利。 然而,股市充滿風險,升降實不由人。尤其在大量國企「垃圾股」的充斥之下,中國股市淹沒在無邊無際的泡沫之中。泡沫一破,股價便跌,一發而不可收。果然,滬深股市迄今已呈現連續十二個月的滑坡,股價平均縮水30%,投資者前功盡墨。 於是乎,銀行的違法借貸資金被「套牢」;當「扭虧爲盈」成爲一句笑話之後,銀行支持國企「脫困」的貸款也轉變成呆帳壞帳;新帳加舊帳,究竟有多少?人民銀行估計不良貸款佔貸款總額爲25%,但許多專家卻認爲,實際數字應該是官方數字的一倍,即50%。國際標準普爾評級公司年初做出評估:要打消國內銀行的呆帳壞帳,中國當局將花費5180億美元,即需花費佔中國國內生產總值一半的經費。 銀行呆帳壞帳的累積,顯現一個清楚的公式:國企大量上市,爲股市大量增加「垃圾股」,加劇股市泡沫化,擴大股市風險;股市崩盤,「套牢」國企炒股資金,粉碎國企「上市集資」的迷夢;國企效益惡化,使銀行貸款再一次成爲呆帳壞帳。即,由銀行資金,變國企資金,再變股市資金;由股市風險,變國企風險,再變銀行風險。如此惡性循環,往復無窮。 從這個角度而言,如果銀行、企業、股市資金的惡性循環不被打斷,中國爆發金融風暴的可能便在所難免。一如東南亞國家當年的寫照。由另一家國際權威機構,里昂證券公佈的報告認爲:中國國債佔GDP的比重應該是139%,即中國官方數據23%的六倍!因爲中國當局並未將資產負債表外的融資項目列入計算,例如國有企業的負債和未償付的退休基金等。該報告估計,如果列入這些項目,中國公共事業的赤字將達到GDP的10.4%,而非官方所公佈的2.6%。因這兩項指標都遠遠超過了公認的國際警戒線,故該機構斷言:中國金融風暴一觸即發。 遺憾的是,國人似乎更喜歡聽一些順耳的話。當國際上批評中國經濟政策,或者質疑中國經濟數據的可信性,或者否定國企改革成果時,必有官員和御用文人,一觸即跳,將批評和質疑斥爲「別有用心」,是爲了「唱衰中國」,是爲了「阻止外資流入中國」;反過來,當國際上出現稱頌中國經濟改革成功,或者高度讚揚中國經濟成就時,同樣是那批官員和御用文人,立即大幅報道,連番引用,視爲經典。以至於「中國將在2050年趕上美國」、「中國成爲亞洲經濟的火車頭」、「中國經濟一枝獨秀」,等等樂觀論調,令國人耳熟能詳,頗以爲自豪。 如此厚此薄彼,好大喜功,淡化了國人的危機意識,當金融風暴真正爆發時,中國還剩下多少抵抗力? ——轉自《新世紀》(5/28/02) |
|
|
相關文章: |
近期最受歡迎的文章 : |
|
Copyright© renminbao.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