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返回  电子报 正體版
 
中共披露财政巨额赤字 大陆媒体怀疑经济成长的持续性
【人民报消息】(中央社记者刘正庆北京十一日电)中共财政部长项怀诚今年“两会”所做的财政预算报告,表明今年大陆财政赤字将达到一九四九年以来的新高点三千零九十八亿元人民币,针对此一扩张性财政政策的效应,大陆媒体怀疑,恐怕无法解决银行坏帐、“三农”等问题,民间消费和投资也不会实现快速增长。

“经济观察报”今天在社论中强调,以目前中共的偿债和借债能力来看,大陆财政仍然在安全区域内,但连续四年实施扩张性财政政策,预算赤字不断增加,让人不得不担心大陆为了保持经济成长,对财政赤字产生渐强的依赖心理,换句话说,扩张性财政政策已从一种主动的政策选择,变成一种政策依赖。

社论指出,中共藉扩大财政支出来培育内需和带动民间消费和投资,这种推动经济增长的方式,虽然曾经抵御亚洲金融危机的冲击,也遏制了通货紧缩的趋势,但是,在四年的扩张性财政政策实施过程中,银行呆帐、三农问题、民营企业发展的制度性频颈与社保基金缺口等,这些阻碍民间消费和投资增长的最大障碍,并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

文章据此指出,中共财政赤字连续上升,主要在为扩大内需背水一战。文章引述大陆财经专家宋国青说法指出,“以近百分之二十的财政支出增长率和超过百分之二十的赤字增长率,来支持百分之七左右的总需求增长率,肯定不是一种可持续的增长方式”。

虽然中共国务院总理朱镕基仍将扩大和培育内需视为今年大陆的首要工作项目,不过文章强调,从项怀诚揭示的财政预算草案显示,中共财政支出很大一部份将用来缩小收入差距和弥补社保资金缺口,发挥的只是稳定和平衡的作用,对带动内需的作用可能要弱于前几年。

社论最后表示,对大陆经济发展而言,扩张性财政政策应该像一艘船的辅助推进器,而不是主要引擎。而从政策操作层面来看,完善转移支付、尝试地方举债、控制收入总量、优化税收结构等,都是可行的政策选择,只有真正解决改革进程中的深层次问题,中共近几年来在基础设施和市场培育方面的巨额投入,才会产生乘数效应。

分享到: Facebook Twitter Google+ LinkedIn StumbleUpon Pinterest Email
 
 

读者留言反馈:



读者留言
 
欢迎您的留言反馈。
 
 
繁华背后依然贫瘠 中国经济暗藏“内忧” 2002/3/6 (12,254次)
金融时报指中共今年将再度大幅提高军费 2002/3/5 (10,655次)
中共国防预算激增17.6% 财政赤字接近危险指标 2002/3/4 (12,967次)
中共今年财政赤字预算创新高 2002/2/27 (10,558次)
四年内大陆将至少出现二千九百亿银行坏帐及五百七十多万下岗职工 2002/2/16 (10,558次)
中国的银行破产了──四大银行30%坏帐,资本金不足5% 2002/2/16 (11,603次)
中国经济被银行坏债压得步履蹒跚 2002/2/8 (11,997次)
中国存在严重信用危机 2002/2/3 (11,535次)
关心国家大事──中国真需要新的当家人了 2002/2/1 (11,929次)
小笑话:江泽民和王冶平的共同语言(图) 2002/3/9 (24,548次)
一个神奇的故事和几张令人震撼的图片(多图) 2002/1/7 (30,232次)
小笑话:江泽民的答案 2001/11/11 (17,845次)
小笑话:张爱萍教训江泽民 (图) 2001/5/20 (39,190次)
 
人民报网站服务条款
 
关于我们
 
反馈信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