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報 简体版
 
江澤民大耍中國問題專家 軍方再成歷史反動力量 (圖)
 
作者:張偉國
 
2002年12月10日發表
 
【人民報消息】

江澤民上演了一場軍事政變
十六大雖然閉幕了,但是它的主要任務──中共最高權力交接並沒有完成!那些跟着中共輿論引導起舞的著名中國問題專家,卻把中共十六大所謂的"權力更替",描繪成"是一次最有序、最平和、最周密審慎、最守規則的權力轉移",高度評價其創造了"七個第一":

1、 江澤民在其位生存下來,並完成安排的任期;
2、當遊戲規則要求江澤民應該離職時,江沒有戀棧;
3、江澤民是中共黨史中,第一個沒有選擇自己接班人的領導人;
4、退休元老這次沒有干預權力轉移,或事實上試圖干預任何一項決策;
5、軍方在這次權力轉移過程中,並沒有施加影響,儘管軍方一些元老將領積極表態希望江澤民繼續留任中央軍委主席,但他們的聲音未被理睬;
6、新政治局委員的選擇安排是在舊政治局一致同意下進行;
7、與過去幾代領導人相比,在第四代領導興起的過程中,英才政治發揮較大作用,而派系政治作用相對較小。

肉麻之極,無與倫比,可就在這些動聽的頌歌還在餘音繚繞的時候,江澤民在十六大上利用"槍桿子"策動了一場準軍事政變的內幕被揭露出來了。

最新一期《爭鳴》雜誌披露,在中共十六大主席團第四次會議上,決定14日大會即將通過的中央委員、候補中央委員、中紀委委員和三個議案的表決形式問題。軍委副主席張萬年搞突然襲擊──提出由20名主席團成員(全爲軍人)連署的"特別動議"要求江澤民續任中央軍委主席,並強迫胡錦濤和當場主席團成員表態。

另一份香港政論雜誌《開放》,也在最新一期上發表了北京的內幕消息,進一步指出,江澤民留任軍委主席的方案,是他在出訪美國前作了部署,由親信曾慶紅在京郊豐臺空軍培訓中心與軍委副主席張萬年數次密謀後執行的。十月二十九日,江澤民結束墨西哥APEC會議後,回到北京便出席了中央軍委召集的有各大軍區各大兵種負責人蔘加的擴大會議,會上由張萬年等軍頭表態,擁護江澤民爲核心的中央領導,高度讚揚十三年治軍的功績,有人甚至提出"堅決保衛江主席"的口號。

如果講上述兩本是海外刊物,其消息的權威性你可以質疑,那中共中央的機關刊物《求是》雜誌,應該夠權威了吧?在12月1日出版的(總348期)這一期《求是》雜誌上,刊登了十六大代表、北京軍區司令員朱啓中將(作者身份也夠權威)的文章,題爲"積極推進國防和軍隊建設──認真貫徹落實十六大精神",公然「泄密」說:江澤民繼續擔任中共中央軍事委員會主席,是中共"作出的重大政治選擇,是黨的事業興旺發達、國家長治久安和推進軍隊建設的政治保證",軍方將"堅決聽從黨中央、中央軍委和江主席的指揮"。朱啓的這篇文章,完全證實了《爭鳴》和《開放》的消息,甚至他本人很有可能就是參與"特別動議"聯署的20名軍人之中的一位。

前美中關係委員會主席、美國中國問題專家藍普頓,是在中共十六大後會見過江澤民"外國客人",他最近在公開場合披露的江澤民本人對此事件的一個說法,江澤民說:"在軍方的要求下,我繼續保留中央軍委主席的職務"。並此地無銀三百兩地說,十六大是中共歷史上第一次沒有權力鬥爭的權力交接。這就印證了《爭鳴》、《開放》等海外的報導並非空穴來風。事實上,在十六大之前軍方在這方面的積極地進行輿論造勢,異常高昂的調門早就引起了外界的關切。

上述種種信悉,足以證明在中共十六大非但沒有完成權力交接,而且上演了一場軍事政變:江澤民利用"槍指揮黨"保住了軍委主席的位置──以槍桿子要挾胡錦濤和十六大主席團,成功地實行了一次架空新任總書記胡錦濤的宮廷政變。不知道那位歌頌十六大"七個第一"的著名中國問題專家,怎麼就獨獨疏忽了江澤民的這個偉大創舉呢?

因爲十六大江澤民戀棧,以陰謀手段繼續把持軍委主席,而且繼續堂而皇之的以"核心"自居,使得中南海的權力關係變得愈加複雜和紊亂起來,到底誰是中共的第一把手?到底是"黨指揮槍"還是"槍指揮黨"的問題,變成了關注當今中國政局的焦點。在這裏很有必要推薦吳國光的分析:江澤民一手以槍玩黨,一手以黨玩槍。結果不但把中共政治局常委的同事們給懵了──做了十幾年"王儲"的胡錦濤,即使"扶正"之後還僅僅只是一個陪襯;同時也把張萬年代表的軍方給甩了──74歲的張萬年並沒有能夠如願隨江澤民一同在軍委留任;更是把那些"幼稚"可笑的中國問題專家耍得眼鏡掉滿了一地。

外電稱朱啓的文章是十六大後中國軍方高級將領罕有地就江澤民留任中央軍委主席表態,它所表達的政治信號是非常需要警惕的,十六大前後,軍方這種明目張膽介入最高層權力鬥爭態勢,已經直追文革期間中共元帥林彪猖狂得志的時候,絕非中國政局健康穩定的福音。對中國軍方來講,十六大帶來的恥辱,不僅僅是被江澤民當槍使,而是在中國政治的發展進程中,繼八九年"六四"事件對人民開槍之後,它又一次成爲阻擋歷史進步的反動力量。

 
分享:
 
人氣:15,946
 

如果您喜歡本文章,歡迎捐款和支持!
 
  

 
 
 
 

 
人民報網站服務條款
 
關於我們
 
反饋信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