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報 简体版
 
毛澤東爲何重用林彪輕視劉伯承?(圖)
 
2002年11月25日發表
 
【人民報消息】劉伯承,第二野戰軍的代表,軍事生涯僅次於朱德。有人認爲他在軍事指揮和學術上都有很高的成就,甚至比林彪還高出許多,稱他爲現代「孫武」、「軍神」。白崇禧也稱他是「共軍第一號悍將 」,但毛澤東卻對他別有看法,爲何? 其實,如果熟知黨史軍史的話,就不難理解了。

八一南昌起義時,劉伯承就已是黨內公認的軍事家,是周恩來依靠的軍事參謀團團長,這使他成爲中國人民解放軍的創始人之一。而林彪當時僅是個連長。軍事參謀團是起義軍的主要軍事決策和指揮機構。起義軍很快被擊潰,原因固然很多,但軍事指揮屢屢失誤也是重要原因之一,對此劉伯承是有一定責任的。

1928年劉伯承到蘇聯學習軍事,32年到中央蘇區,他與其他從蘇聯回來的人一樣,對毛澤東的一套戰略戰術不以爲然,對蘇聯的戰法推崇備至,使毛澤東備感壓抑。而在這期間,年僅24歲的林彪已在腥風血雨的反圍剿戰爭中從一大批紅軍將領中脫隱而出,成爲中央紅軍戰鬥力的核心--紅一軍團的軍團長,並與紅三軍團軍團長彭德懷一起,經常交替擔任前敵總指揮在前線指揮中央紅軍對敵作戰,其指揮藝術和戰績甚至超過了當時最著名的戰將彭德懷。在第四次反圍剿中,毛澤東被排斥,劉伯承再次擔任周恩來的軍事參謀長,竟與周恩來、朱德一起命令前敵指揮員林彪「以遭遇戰的方式消滅來敵」,多虧林彪機斷專行,連夜將遭遇戰改成了大規模伏擊戰,指揮中央紅軍主力一舉殲敵二個師,使第四次反圍剿轉危爲安。

對當參謀長的經歷,劉伯承自己在建國初期中央希望他再次擔當總參謀長時曾說過「總參謀長都當了四次了,總也沒參謀好,還是不當總參謀長了,去辦軍校,當教書匠吧」。 當參謀長沒當好,單獨領軍打仗如何?應該說劉伯承領軍打仗在中國現代軍事家中還是比較出色的一位,但與林彪相比還是略有遜色。

長征途中,在決定紅軍命運的生死攸關的瀘錠橋爭奪戰中,毛澤東決定由林彪和劉伯承各領一路人馬沿兩岸狹江而上,限時兩天半內競相奪取 320裏之外的瀘錠橋。本來這次機遇是偏愛劉伯承的,因爲他這一路已經過了河,在奪取瀘錠橋時至少不需要在鐵索上爬過橋。然而左路軍在林彪的強令和激勵下,雷厲風行,一路晝夜兼程,當劉伯承的右路軍人馬到達時,林彪的部隊早已在九小時前冒着槍林彈雨強攻奪取了鐵索瀘錠橋,創造了紅軍戰史中最傳奇的部分。這九小時恐怕正是劉、聶所部按常規宿營吃飯睡覺的時間。 抗日戰爭初期,在驕橫不可一世的日本侵略軍面前,國民黨軍隊一觸即潰,望風而逃。毛澤東也主張八路軍以游擊戰爲主要作戰方式,不要與日本人硬拼。在「皇軍不可戰勝」、「亡國論」甚囂塵上之際,林彪率 115師逆勢而上,勇不可擋,首戰平行關痛擊日本侵略軍,舉國爲之一震。毛澤東雖電賀八路軍首戰勝利,卻將 115師一分爲三, 再次強調以游擊戰爲主要作戰方式。但林彪率不足一個旅的兵力(缺 6個連)仍殺性不減,在廣陽設伏再次告捷。這兩次殲敵每次都在千人以上,都是抗戰初期共產黨軍隊對日作戰打的最大最漂亮的殲滅戰。林彪在外敵面前不屈不鐃的勇氣和精湛的指揮藝術,不論在當時還是在今天,都讓中國人不禁拍手稱快。而同期劉伯承率 129師出師未捷就差點損失一個團,受到毛澤東的嚴厲批評。

解放戰爭時期,毛澤東命劉伯承率13萬人馬挺進中原,以解延安之圍,哪知劉鄧大軍在中原自身難保,被白崇禧逼困在大別山,人馬損失近一半,輜重也幾乎丟失乾淨。白崇禧戲稱劉伯承是「共軍第一號悍將」恐怕更多的是爲了抬高自己。林彪率11萬「多山頭部隊」去東北,卻由弱到強,愈戰愈強,在消滅了蔣介石百萬精銳部隊的同時,自己也迅速發展成爲一隻百萬雄師,其人馬之衆多、裝備之精良、戰略戰術之精湛、士氣之高昂、戰力之強大、運動之神速令中外敵友人士瞠目讚歎不已。

積現代戰爭之大成的遼瀋戰役是林彪的輝煌已不必多說,平津戰役中林彪作爲前委書記也起了決定性作用卻很少有人提及。當時,毛澤東提出的平津戰役的總戰略是「先打兩頭後打中間」,即:北打新保安、綏遠、大同,南打塘沽、大沽、蘆臺,然後再對北平、天津之敵包圍殲滅。對這一戰略當時上下均認爲很高明。但林彪卻對這一戰略做了根本性的重大調整。即:「放棄兩頭打中間」。南面放棄打塘沽、大沽,集中兵力包打天津,北面放棄打綏遠、大同,調「兩楊兵團」參與集中兵力圍打北平。林彪擔心按毛澤東的打法,在我先打兩頭時,北平、天津的敵人重點兵團會乘我中間兵力相對薄弱,「以孤注一擲之決心強行突圍,以圖饒幸之成功。」那樣的話,平津戰役打成怎樣的結果就很難說了,至少敵我的傷亡要增加很多。毛澤東當然也是聰明人,林彪一點即通。戰爭年代的毛澤東一點也不固執己見,立即同意了林彪的要求。林彪隨即改變戰略部署,集中所有的兵力將北平、天津之敵 50餘萬人團團圍住,形成 「不戰而趨人之兵」的巨大軍力優勢。一着「臭棋」在落子之前終於變成了一着妙棋,而且一步就「將死」了傅作義,弄的傅作義打也打不過,逃也逃不了。天津之戰粉碎了傅作義的最後一點饒幸之心,使他不得不舉起了白旗,共產黨以最小的代價取得了平津戰役的徹底勝利。

林彪一生以善戰著稱,打了無數的勝仗,有常勝將軍的美譽,是共產黨內公認的征戰能手。有人說這是因爲林彪的機會好,但機會從來只親昧勤奮而有準備的人。林彪不但善於在瞬息萬變的戰場上捕捉戰機,而且機斷專行,敢於打沒有命令、變更命令、甚至違抗命令的勝仗。林彪打仗都是深思熟慮,精心組織。在強敵面前不莽撞,不盲幹,以智取勝。自己佔優時也從不驕傲、不輕敵,而且「勤於學習,做事認真,」這一點最受毛澤東的喜愛。打仗是一項系統工程,除了要有正確果斷的決策和嚴密的組織外,還需要整個參戰部隊的良好綜合素質。林彪不光能打仗,而且善於帶兵和培養幹部,無論是在紅軍時期的井崗山還是在後來的東北野戰軍,林彪一貫注重部隊戰術素養的提高和戰鬥意志的培養,「他帶的部隊平時管理很嚴,但他卻又得士兵的愛戴,訓練有辦法而積極,他的部隊特別整齊而又有朝氣。」從井崗山開始林彪所部就一直是共產黨軍隊中士氣最高、戰術素養最好、裝備最整齊、戰鬥力最強、機動性最好的部隊。林彪「作戰時,身先士卒,勇敢善戰。給他的任務,雖艱險而不辭,且均能徹底執行。」

對這一切,作爲諸多軍事事件的當事人和知人善任的統帥毛澤東是最清楚不過了。因此,毛澤東重用林彪也就一點也不奇怪了。

千龍新聞網

 
分享:
 
人氣:23,454
 

如果您喜歡本文章,歡迎捐款和支持!
 
       

 
 

 
 
人民報網站服務條款
 
反饋信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