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惠在他的文章“古来反贪何其险”中说,王春瑜在他主编的《中国反贪史》序言中有两叹:一叹历史上贪官污吏何其多,二叹清官何其少。我翻读此书,认为此外还得加上一叹:反贪何其险! 不反更险上加险!(亡国)
朱元璋是坚决反贪的。他规定,贪污六十两银子以上者,“枭首示众,仍剥皮实草”,并将之挂于官府公座两旁,使官吏一见便触目惊心。百姓还拥有将贪官污吏“绑缚赴京治罪”的特权,反贪有功者受奖……他从“人皆贪”观点出发,把官吏当贼来防,宁错毋漏,一时果然收到效果。
但是,不到一百年,朱元璋这一套就被他的接班人破坏掉了──大贪官陆续出现了。
头一个大贪官是司礼太监王振。这个太监公开卖官鬻爵,收受贿赂,甚至走私军火卖给敌人,但是,他曾经有过把大臣吓得尿裤子的“英雄史”,因此似乎竟不曾有人敢站出来揭发检举他。他是胡闹得让皇帝当了俘虏后才被早就恨透他的护军樊忠一锤打死,然后彻底查他的贪污账的。
接着就是严嵩和他的儿子严世蕃。在这对巨贪的带动下,贪官污吏大量繁衍。
这时,不少朝臣纷纷上疏弹劾。其中最有力的是沈炼和杨继盛。沈炼从贪贿、擅权、结党三方面揭露严嵩父子的罪恶,并列举了严氏父子的十大罪状。他的结局是被皇帝扣上“出位恣肆狂言,排陷大臣,计取直名”(多嘴多舌,想借反贪捞名声)的罪名流放,后又被扣上“谋叛”罪处死。杨继盛也是先被下狱,后被处死。
发动科道官揭发贪官刘瑾等“八虎”罪行的一批人,不仅未能除掉“八虎”,反而被列为“奸党”,强迫他们致仕(退休)或把他们削职为民。这还是轻的,到了刘瑾当上司礼人监后,反对他一伙贪污的人的下场是“矫旨下诏狱”,“杖三十,沦戍肃州,创重,竟死狱中”了。
更惨的是同大贪官魏忠贤坚决作斗争的东林党人。他们中的相当一批人利用一切机会反腐倡廉,矛头直指专权的魏忠贤,列举魏忠贤二十四大罪。魏忠贤一党于是生拉硬扯地诬陷杨涟、左光斗等人贪污受贿。酷刑之下,他们只好承认。天真的他们以为,到了正式的司法系统时还可以申诉。哪知根本没那个机会,魏党在诏狱中就把他们打死了。《明鉴》说“涟之死,土囊压身,铁钉贯耳,最为惨毒。光斗、大中亦皆体无完肤。越数日始报,三人尸俱已溃败不可识”,可见其凄惨状。
明朝反贪英雄之所以落得如此可悲的下场,简言之,是封建专制制度使然。
贪官,特别是如严嵩、魏忠贤这样贪污上万个六十两的大贪官,往往同时是至高无上的皇帝的亲信宠臣。这些皇帝,往往连揭发检举巨贪的奏折也懒得看,就马上申斥检举人无事生非。老祖宗朱元璋定出的法律这时已成为一纸空文。
既然是宠臣,他们又总是织有一个密密的关系网,一损俱损,一荣俱荣,休戚相关。御史王宗茂弹劾严嵩的上疏到达通政司后,赵文华“密以示嵩,留数日始上,由是嵩得预为地”。结果被处分的是王宗茂。魏忠贤一党有五虎、五彪、十狗、十孩儿、四十孙一群走狗为他奔走。当杨涟弹劾魏忠贤二十四大罪的告状信被“严旨切贵”,杨涟准备在御前“对仗复刻”时,魏忠贤竟可以设法让皇帝三天不上朝。“及帝出,群阉数百人,衷甲夹陛立,敕左班官不得奏事”,硬是封住杨涟的口。杨涟等人以“贪污”罪被逮后,被严刑拷打。有人怕打死了没法交差,向“入参机务”的高官魏党魏广微反映。魏广微于是打报告要求制止酷刑。这一来得罪了魏忠贤,魏广微害怕得马上要求退休。
当然,老百姓站在反贪英雄一边。杨涟等人被逮,“士民数万,拥道攀号。所历村市,悉焚香建醮,祈佑生还”。
编者按:朱总理,请做人民心目中的“包公”,邪恶终究战胜不了正义,历史的结论就是一面镜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