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報 简体版
 
北京拘捕華裔學者高瞻 引發美國各界強烈反響
 
2001年3月24日發表
 
【人民報消息】大紀元3月24日訊,華裔學者,美利堅大學研究員高瞻跟丈夫和兒子一家三口回中國大陸探親,在即將返回美國之際,在2月11號被突然拘捕。高瞻至今被中國國家安全部門關押在一個祕密地點,不能跟律師和親友有任何聯絡。高瞻案件的披露,在美國引起激烈的反響。高瞻在美國的律師表示,中國當局對高瞻一家的野蠻對待,使中國政府在國際上丟盡臉面,對美中關係造成難以估量的損害。

美國之音24日報道,在中國領導人反覆表示重視中美關係、中國副總理錢其琛正在美國進行訪問之際,中國國家安全部門不加解釋地拘捕並長期羈押華裔社會學學者高瞻的消息, 受到美國新聞媒體的廣泛報導,並引起強烈反響。中國當局拘捕高瞻及丈夫和兒子,並且把他們分別羈押在三個不同地點,不准他們互相聯繫或跟外界聯絡,長達二十六天。高瞻五歲的兒子安德魯是美國公民。布什總統在會見前來華盛頓訪問的中國副總理錢其琛的時候,對中國當局違反美中領事協議,非法羈押高瞻的兒子表示「極其關注。」國務卿鮑威爾也對此表示憤慨。

高瞻在美國的律師傑羅姆·柯恩表示,中國當局對高瞻一家的拘捕關押,不僅違反了起碼的國際人權準則,也違反了中國自己的法律。中國政府表示,高瞻從事了危害國家安全的活動。高瞻的律師柯恩表示,這種說法令人難以信服,因爲中國的司法制度基本上是黑箱作業。柯恩說:「中國的制度完全是不透明的。中國當局憑自己的方便發出指控,經常是沒有任何事實依據的。 中國當局的做法明顯違反了他們自己的刑事訴訟法。」柯恩說:再說,所謂的危害國家安全這種模模糊糊的罪名,到底是什麼意思,全憑當局隨意解釋,當局可以把這個罪名扣到任何人的頭上。

*中國國家安全部門行爲野蠻

在美國新聞界廣泛報導高瞻繼續被關押的消息之後,中國政府發言人說,高瞻從事了危害國家安全的活動,並且已經坦白交代。高瞻在美國的律師柯恩表示,這種說法不值得一駁:「衆所周知,假如一個人象高瞻這樣被單獨拘禁,不許跟外界有任何聯繫長達四十天,這樣的人即使做出任何坦白,又有什麼意義呢?」柯恩說,我們不知道拘禁者是否不讓她睡覺,是否徹夜用強光照射她。我們不知道她受到了什麼壓力,我們甚至連她現在被關押在什麼地方都不知道。柯恩說,中國當局的這種做法,完全是把中國自己的刑事法律當兒戲。

在高瞻一家被中國當局祕密逮捕分別關押之後的26天裏,高瞻的家人和親朋好友四處奔走詢問沒有結果,家人親友日日夜夜如坐鍼氈,以爲他們已經在中國遇害。一位不願意透露姓名的來自中國的學者居住在美國維吉尼亞州,是高瞻多年的老朋友。高瞻夫婦的這位不願透露姓名的朋友說,中國當局對高瞻一家的做法,令海外中國學者寒心:「我覺得他們夫婦兩個都是非常非常愛國的。但這次遭到這個事件,使我們所有在美國的中國留學生都很寒心,我們是不是要回中國爲國效力,我們現在要三思而後行。」

高瞻在美國的律師柯恩說,在美中關係處於敏感時期之際,中國國家安全部門對高瞻一家的野蠻對待,尤其是強行把高瞻五歲的孩子從父母身邊奪走,跟所有親人分離將近四個星期的做法,對美中關係具有強大的破壞力:「這確實對美中關係有破壞力。在我看來,好像是中國國家安全部門是在任意胡爲,或者乾脆是想給美中關係製造麻煩。」柯恩說:把一個五歲的孩子一扣就是26天,不准他見自己的母親父親,也不准他跟自己在中國的祖父母、外祖父母在一起,這種做法對所有的美國人家庭來說都是淺顯易懂的殘酷和殘忍,簡直是故意讓美國公衆輿論冒火。柯恩說,中國肯定有人不願意看到美中保持良好關係。否則的話,有什麼必要採取這種殘酷、非人道、愚蠢的做法?

高瞻所在的美利堅大學以及美國政府呼籲中國當局立即釋放高瞻。在美國訪問的中國副總理錢其琛表示,他將過問高瞻的問題。但據星期六的<<華盛頓郵報>>報導,中國國家主席江澤民表示,他對高瞻一家的情況不了解。但是,假如他們受到法律處理,他們就一定是在某種程度上犯了法。江澤民主席還說,他有一個大疑問,這就是美國這樣一個強國,有很多的事情需要料理,爲什麼要時常對高瞻這樣的案件表示特別的關注?柯恩說:「我認爲現在是中國領導整肅國家安全部門的時候了,要讓國家安全部門以一種比較負責的方式運作。否則,全世界會嘲笑他們,中國政府會被人鄙視。」

觀察家對柯恩「我認爲現在是中國領導整肅國家安全部門的時候了」的說法不盡認同,因爲國家安全部門之所以敢於如此胡作非爲,是因爲背後有中國最高領導人江澤民的支持。正如江澤民在回答《華盛頓郵報》記者時所說的那樣:假如他們受到法律制裁,他們就一定是觸犯了法律。這無疑是在告訴國家安全部門:只要可以在法律中找到,就可根據國家的「需要」把罪名加在任何人頭上。因此需要嚴厲整肅的,不是國家安全部門,而首先應該是江澤民他自己!

 
分享:
 
人氣:10,615
 

如果您喜歡本文章,歡迎捐款和支持!
 
       

 
 

 
 
人民報網站服務條款
 
反饋信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