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報 简体版
 
官民對立情緒----除夕到元宵禁之不絕的爆竹聲浪
 
牟傳珩
 
2001年2月14日發表
 
【人民報消息】在中國大陸,官方每年都耗費巨資,燃放煙花,慶祝國慶、佳節。但「六四」後的中國,許多都市都由地方「橡皮圖章」立法,禁止百姓燃放爆竹煙花,可謂「只許州官放火,不許百姓點燈」。

  近幾年來,地方禁止燃放煙花爆竹的官方媒體,每逢春節將至,便發動輿論,宣傳禁放煙花爆竹,聲稱人民普遍擁護。中共官方輿論向來都是「一邊倒」的,似乎無人不與政府一致。政府今年春節前,更是強調加強巡邏,嚴肅執法,對違者不僅要嚴懲重罰,且予以新聞曝光。然而事與願違,民間社會竟年年都與官方輿論作對。百姓「頂風作案」,屢禁不止,且愈演愈烈,以至於從今年除夕之夜開始,在官方加大禁令輿論聲勢下,大街小巷,鞭炮四起,震耳欲聾,長夜不斷;而官方派出的執法者們,也都熟視無睹,充耳不聞,甚至他們本身也都加入了燃放者的隊伍。直到元宵之夜,正值全國重蹈「文革遺風」,奮力揭批、聲討「法輪功」的輿論「一邊倒」高潮中,僅青島市就派出近萬人執法隊伍,要堅決執行爆竹煙花「禁放令」。然而,民間社會卻爆發了更加強烈、更大規模、更肆意無忌的爆竹怒吼,聲浪震天,以如此強大的陣勢,宣告了官方輿論「一邊倒」的破產。這充分暴露了現實中國官與民的對立和壓制下的民間情緒的反彈。

  中共建制後,僅有兩個時段民間情緒與官方輿論真正呼應一致。一是打倒「四人幫」後的民間社會燃放爆竹,祝酒豪飲;二是「六.四血案」前的官方新聞媒體,客觀、公正、開放性的報道和反映了民間立場。但「六、四」後,官方媒體突然換了個畫面,由支持「動亂」的百萬之衆,變成了反對「動亂」的百萬之衆。正如同一些人打倒鄧小平舉手,解放鄧小平也舉手一樣。在控制下的官方媒體上,粉墨登場的是那些媚態十足的「百分之百贊成」的鏡頭。然而,老百姓對那些假、大、空言論和油頭粉面的「太監臉兒」,早就膩透了。

  不甘再做「順民」的百姓,藉助爆竹吶喊所要表達的僅僅就是「煩你沒商量」的情緒宣泄。或許這就是官方輿論愈是大肆批判、聲討、圍剿「法輪功」,「法輪功」就如同禁不住的爆竹震天一樣,愈演愈烈。我似乎在從除夕到元宵之夜那不絕於耳的衝擊性爆竹聲浪中,讀出了從「六.四」「反腐敗」未了的怨氣,到「法輪功」「忍無可忍」的抗爭和涉及千家萬戶的「下崗失業」的抗議,共同鑄成的民間憤懣與面對如此貪污腐敗、分配不公而歌功頌德的官方輿論激烈衝突的真諦。

  「今日中國出版社」出版劉建中所著《天理民心》一書的篇首語有這樣一句話:「民意長期不得伸張,憂鬱或憤怒就會越來越多,將成爲社會的火藥罐。」

  曾子曰:民之所好好之,民之所惡惡之。道得衆,則得國;道失衆,則失國。中共執政五十多年的歷史,正是官方輿論由「道失衆」而離民間意願越來越遠的歷史。

  社會輿論,本是工具變革的發聲器,經濟運動的發言人,政治制度的迴音壁和社情民意的傳話筒。一句話,社會輿論是一定的社會狀態冷熱乾溼的調控器。然而,中國大陸輿論,長期受官方嚴密控制,其功能已被扭曲。面對社會腐敗、矛盾四起的現狀,僅僅淪爲粉飾太平,充當官方「光榮榜」和「表揚稿」的角色(近些年來,充其量導報了一些由官方嚴格篩選後的腐敗信息)。由此,新聞媒體成爲割斷社情民意的隔離帶,而不是測試社會病體的溫度表。今日中國社會,無法通過社會輿論來觀察國家的真實情況;人民羣衆也無法藉助公共輿論陣地來表達自己的願望,反饋民間的意見。由此也就導致了現實生活中充滿反抗情緒的民歌流行,民諺四起,小道消息真假難辯,「出口轉內銷新聞」大有市場。

  人民的情緒、意見與行爲,構成了社會輿論的基本內容,它具有預報社會進程,警示危機、險情的作用。輿論不張,信息堵塞,正是這個社會的嚴重病症所在。面對今天這樣一個全球變革,信息暢通的時代,國情民意本應是政府決策的依據。然而由於社會輿論功能紊亂,權力機關已無法正確地了解、回應社會各界的真實反響,只好依賴表面文章和言論「一邊倒」,憑藉少數人的阿育奉承製定方針政策,因而也就難免殃及社會。從除夕到元宵禁之不絕的爆竹吶喊,或許是個很好的提醒。(大參考)

 
分享:
 
人氣:9,939
 

如果您喜歡本文章,歡迎捐款和支持!
 
  

 
 
 
 

 
人民報網站服務條款
 
關於我們
 
反饋信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