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 正體版
 
大陆法官面临公众信任危机
 
2001年11月30日发表
 
【人民报消息】中新网北京11月29日消息,中国新闻社主办的中国《新闻周刊》近日调查发现,中国法官在公众心目中的形象整体偏低。无庸讳言,中国法官正面临严重的信任危机。

  在经历了“三盲院长”、沈阳中院特大腐败案、三陪女当上法官等丑闻后,中国的法官队伍建设问题摆到了桌面上。

  法律借助于法官降临尘世。法官是司法公正的主体,是各种纠纷的最后仲裁者。当调查显示的数据表明,中国法官在公众心目中的形象整体偏低的时候,我们言称中国法官遭遇“公众信任危机”,就不是危言耸听了。

  他是一个法官,一个“从骨髓到头发梢都充满”法律“气息”的法官。作为一名法官,他执法如山,宁折不弯,“没有任何弹性”,就像一柄利剑,使一切枉法违法者为之胆寒。

  他是杨铁如,《大法官》中的一号主人公,一个虚拟的典型人物。

  法官:虚拟的和真实的

  “虚拟的艺术形象有感染力,但远不如真实的人物有影响力。”中国人民大学一位传播学研究学者说,“10个虚拟的好法官典型,影响力不如1个真实的好法官典型。”

  《新闻周刊》做了一个随机电话调查,20个受访者当中15人知道“三盲院长”姚晓红,1999年的坏法官典型,他的恶行,令世人震惊。舆论称之为“三盲院长”:法盲、文盲、流氓。

  文盲:小学文化的他,时常要写“准支(准予支出)”两个字,可练了半天,仍然写成了“淮支”。

  法盲:他对这个称谓不服气,说:“我办的案,填发了89个拘留证,没有发现一个违法,谈不上法盲。”

  流氓:流氓做派,动辄打人。非但如此,有个时期,他听说喝人奶对身体好,便命令干警到处寻找人奶,他每天喝两瓶,一直喝了两个月。

  可是,就是这样一个绝不称职的干部,却在1995年“成长”为绛县法院副院长。就在他凶残地欺压百姓之际,山西省某报竟然把姚评为当年“十大新闻人物”。之后,姚又当选为“优秀人民法官”,有关部门还发出了“向姚晓红学习”的口号。

  50年来最丑的一回

  沈阳中院,可能是中国司法史上的“腐败法院”的典型,和姚晓红的个人腐败不同,沈阳中院的腐败,更像一个法院集体腐败的典型。

   具体的抹黑者,是沈阳中院半个领导班子 在耗资1.8亿元兴建的气派的中院办公大楼里,接连有三名院领导因涉嫌重大违纪违法问题被立案调查,一个班子烂掉了一半。副院长梁福权:包养了两个二奶,其中一个为他生的孩子已经6岁。犯事前,这位院长正在为给这私生子谋取一个合法户口,毫不避嫌,四处活动。副院长焦玫瑰:与黑社会老大关系密切。27名法官和干警因违法审判或违反纪律被追究责任。其中有“十佳法官”和“劳动模范”。

  四成人认为法官形象消极

  今年8月,山东省无业人员宋荣祥,以给法官送礼为由骗取被执行人16万元人民币,被北京公安机关逮捕。

  去年12月,上海一位个体发廊老板楼伟民冒充法官行骗被劳教。

  前者的借口是帮你找法官疏通关系,后者的理由是请先垫付出差费。行骗的当时,两人都得逞了。

  
苏州大学一位陈姓法律博士说:“如果法官没有过真实的腐败行为,怎么连无业游民和个体发廊老板都知道利用这种‘办法’行骗?如果不是法官的腐败行为渐成一种风气,怎么两个被骗的人都能乖乖就范?”

  舆论认为,骗局的成功与中国民众对法官群体形象评价消极有关。北京零点调查公司的调查支持了这一舆论。

  与法官的自然联想结果相比,对于法官形象的评价更为消极。市民将法官与其他显示消极印象的词汇相联系率非常高,更为突出的有:“官僚的”、“徇私舞弊的”、“知法犯法的”。

  相对而言,受教育程度较高的人,对法官的负面印象也较为突出。

  今年“两会”期间,一项针对504名网上人士的调查表明,法官是所有4个法律职业中最不受欢迎的。被调查者对4个法律职业及其欣赏率分别为:律师为59.7%,检察官为22.6%,警察为8.9%,法官为8.7%。

  其中给予法官高度消极评价,包括混乱的、低素质的、徇私的、官僚的等,占被访人总数的40.7%,

  本次调查的上网人士85%为企业管理人士、办公室白领、教育科研文化卫生人士和在校学生。

  零点调查公司的研究人员认为,目前中国法官在公众中的整体形象偏低,同时法官的公正品质、专业能力方面的形象要点不够突出。

  华声网援引上述调查结果评论道:对于社会信息最为敏感的知识分子,对于法官职业的消极评价,反应出他们对于负有诉讼裁决职责的法官声誉不佳而产生了相应的忧虑。

 
分享:
 
人气:11,332
 

如果您喜欢本文章,欢迎捐款和支持!
 
  

 
 
 
 

 
人民报网站服务条款
 
关于我们
 
反馈信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