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方安生是港英殖民政府一手培育的华人菁英,她接受的是英式教育,英文比中文流利,外界视她为「西方价值」的象征,西方传媒形容她是香港良心,她具备了一切令中共当局猜忌的身分特质。回归前夕,北京意外地同意让她过渡为特区政务司长,对当时的港人而言,确是一个惊喜,起了稳定人心作用。
香港回归后,陈方安生与董建华不和的传闻从未间断,各种传闻很大程度反映外界对两人爱恶感觉的投射。
董建华缺乏政治魅力,由四百人「小圈子」推选产生,加上面对北京时态度软弱,满口儒家精神,与一向有高民意支持度的陈方安生相比,领袖形象输了一截。
董建华与陈方安生的「互动」,有如中、西价值交锋,港人害怕「中共那一套」会搬来香港,董建华恰好就像会引进「中共那一套」的人。民众对董疑虑,进一步巩固港人「陈方安生情结」。
香港回归三年半以来,港府出现多次重大失误,又有金融风暴,经济不景气,市民怨声载道,连公务员及中产阶级都罕见地大规模示威,不少市民都将矛头指向董建华,董的声望下滑。
不少「挺董」的亲中共人士将特区「乱象」归咎于陈方安生,认为她没有切实执行董建华的政策,亦没有引导公务员队伍支持行政长官,对董的施政构成障碍,甚至有人指责她是「港英余孽」、「卧底」,向北京方面打小报告的人不绝于途。
一般相信,中共的意向,是决定陈方安生去留的最大因素。去年三月,陈方安生将满六十岁退休年龄,董建华邀她留任政务司两年半,据传是因为中共希望稳定公务员及港人信心,非出自特首本人意愿。现在陈主动辞职,则应与去年九月中共副总理钱其琛向她「训话」,要求她「更好地」支持董建华工作有关。
陈方安生去职,对港府是一大考验,近期董建华的民望虽随经济复苏稍微上升,但依然低落,陈方安生对民心的稳定作用,可能随她离职而减弱。
董建华正部署实行「高官问责制」,有意自组高层班子,「陈方安生情结」解除后,港府再没有能和特首争锋的领袖,而部分被视为「离心」的前港英高官也将淡出,未来的香港政府将更具董建华特色。
没有陈方安生的特区政府,或许更能贯彻董建华的意志,但董建华同时也失去最大的挡箭牌;「港英余孽」已不存在,将来特区政府如再有重大失误,董的责任无可推卸。(联合报)
摘自(大参考)(http://renminb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