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报讯】「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杜甫这首诗高度概括了著名历史人物诸葛亮的毕生功业。诸葛亮是三国的灵魂人物。他以足智多谋,鞠躬尽瘁地辅助刘备复兴汉室而称颂于世。三国时代是中国一个分裂而灿烂的时代,和本世纪国、共相争、两岸分立这段时期比较,有许多相似之处。重温三国历史,对解决当前两岸问题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家喻户晓的三国故事,讲的就是自比管仲、乐毅的诸葛亮如何以一介村夫身分,临危受命,东联孙吴,北拒曹魏,最后奠定三足鼎立局面。对于「分」与「合」的关系,《三国演义》开卷就点明:「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诸葛亮认为,要匡复汉室,就必须先三分天下,待天下有变,即可东出祁山,克复中原。这说明,「分」是「统」的前提和条件。这两者既是矛盾的对立面,又是相成的统一体。

刘备举事初时,屡遭挫败。隐士司马徽告诉他说,那是因为他缺乏军师的辅助。因此,便有了「三顾茅庐」典故。整个三国历史,就是群雄争夺人才、争取人心的历史。曹操名为汉丞相,实是专权的汉朝逆贼。故袁绍打曹操时,用的便是「讨伐」之名。但最后袁绍以70万之师败给曹操7万之众,原因在于他刚愎自用,骄傲自满,不听纳谋士沮受、许由忠言,使沮受被囚、许由投敌。曹操对故旧许由从敌营前来投奔,非但不猜疑、排斥,反而赤足相迎、以诚相待,使许由吐出袁军机密,从而取得官渡之战胜利。

曹操夹天子以令诸侯,作为当时汉廷逆贼,却能拥有众多谋士为其出谋献策。一方面是因为他认识到人才的重要作用,能礼贤下士。更重要的一点在于他仍然公开打着汉朝的旗号,充分利用他作为汉丞相的名义合法性。很多谋士投奔曹操,正是受到曹操这一手段的蒙蔽。典型的例子就是曾经辅助过刘备的徐庶,被曹操骗来后便一直呆在曹营,而曹操居然还让他参议军机,不怕他向刘备泄漏机密。(这在今天是不可思议的。)

在争取士人、拢络人心的过程中,群雄非常重视名号的作用。曹操用的汉丞相名义;刘备用的是皇室汉胄的汉朝正统旗号;袁绍和孙权等诸侯即指责曹操为汉朝逆贼,用的是讨伐旗帜。相争各方都找到自圆其说的借口,为其政权的存在建立合法性。

再回过头来看当前的两岸情势。和曹操所干的勾当完全一样,中共政权奉行的是马列主义,大肆颠覆历史,破坏中国文物古迹,却又披着中国的外衣,以中国的唯一代表自居。而为中共政权服务的大批官僚及知识份子,正是被中共的「中国」名号所蒙蔽,有的即是掩耳盗铃式的自欺欺人。这是中共长久以来对中国人民犯下滔天罪行后,还能维持其专制统治的重要原因。

目前台湾的情形和当时汉蜀及孙吴十分相似。正如刘备代表汉室的合法性,台湾目前还保留中华民国的旗号,拥有代表正统中国的合法名号(见诸《中华民国宪法》),同时又像当时东吴那样,民殷国富,人才济济,并且据有台湾海峡之天险。但正因为台湾集合了刘备和孙权的双重角色,使得当时的三足鼎立的动态平衡在今天便很难实现。目前两岸相持,美国又不愿意卷入扮演第三者角色,以达致台海各方均势,使得现在两岸双方互动平衡和走钢索的平衡一样,具有极其不确定性和危险性。

当前台湾内部独立声浪高涨,其实正中中共下怀。在对台战略上,中共政权充分利用其统治大陆所具备的中国名号,以民族主义作为号召,在海内、外进行统战。另方面,有意通过各种渠道,误导台独力量,使台湾自动放弃代表中国的合法中华民国旗号,激起全球华人民愤,进一步收缩台湾的道义空间,以便师出有名,同时挑起省籍对立情结,分化台湾内部政治势力,逐渐瓦解台北政府的国家意志。

8月在德国首都柏林召开了两个重要华人会议。一方是传统亲台北的「欧华年会」;另一方是由北京主导的「全球华人华侨推动中国和平统一大会」。虽然双方均声称是民间会议,但两岸政要均出席了各自大会,可见政治意味之浓,以及相互较劲的明显。难能可贵的是,民进党籍的台北新政府侨委会委员长张富美女士在欧华年会上致词表示,台湾愿在民主、人权前提下和大陆统一,显示民进党人开始从当初的欧、美式理想主义,回到残酷的政治现实中来,也恰到好处地将了北京政权的一军。亲民党宋楚瑜也在大会专题演讲中提出,「与其从台北看天下,不如从天下看台北」这样富有前瞻性的论点。而「全球华人和统大会」却几乎是北京单方面的独脚戏,除了重温当年文革批判大会的荒唐梦幻之外,对现实中的两岸问题却提不一些具体的建设性方案。可见,两岸关系的发展,还要像诸葛亮所说的那样,以待天下有变。值得关注的是,当年领导中华民国政府退守台湾的中国国民党,是否将会在未来的两岸演变中完全缺席?(http://renminbao.com)转自民主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