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報 简体版
 
孟波: 中國人的審醜觀真讓人噁心
 
2000年8月25日發表
 
【人民自由評論】美學裏欣賞分爲兩種,一爲審美,指對美的事物的鑑賞;一爲審醜,指對醜的事物的鑑賞。審美大家都很熟悉,我就不繞舌了。對於審醜我想囉唆幾句,因爲,我覺得中國人對醜的東西往往容易意氣用事,特別是對家醜和外醜,常常一碗水端不平。
  
  1999年10月18日某報有這樣一條消息,說美國農業部最新公佈的一份關於美國飢餓狀況的報告顯示,美國有十分之一的家庭,即1000萬人在餓肚子,另外還有2600萬美國人處於較輕程度的食品短缺狀態。說實話,這條消息我並不感興趣,因爲一個兩億人的國家有人餓肚子正常得很,我所感興趣的是這家報紙爲這條消息所做的標題——超級大國咋整的?美十分之一家庭餓肚子。我覺得這則標題活脫脫透出了一副幸災樂禍的面孔。
  
  對此我有幾點不說不快:
  
  一、我們爲什麼喜歡對人家落後的、醜陋的,甚至不幸的東西津津樂道,爲什麼CCTV的某些播音員在播人家難民和災難等消息時也老掛着微笑?爲什麼《中國××報》製作這樣的標題:「東泡湯(美東部發生水災)西燒烤(美西部森林發生火災)克林頓暈菜」。
  
  第二、咱中國人民是人,人家外國人民就不是人嗎?美國人民餓肚子咱中國人民有什麼好幸災樂禍的?
  
  二、人家美國3600萬人溫飽有問題,咱們中國也有4200萬人(這個數字是官方公佈的,我多少有些懷疑)貧困人口在餓肚子,怎麼沒見人家幸災樂禍地拿咱們開涮哪?再說,人家美國窮人可以到慈善機構領取食品聊以度日,咱們貧困山區的人民到哪裏去領救濟金呢?不知道爲何沒有見到人家對此津津樂道?具有諷刺意味的是,不管「超級大國咋整的」,反正咱們的留學生老是幾萬幾萬地到人家那裏一去不回頭。
  
  我覺得這典型地反映了中國人的「審醜觀」,即「家醜不可外揚」,「外醜津津樂道」。
  
  上一段克林頓醜聞剛剛曝出時,全國媒體異口同聲、一哄而上地津津樂道:很不像話嘛!有沒有搞錯?怎麼把人民領袖折騰成這樣呢?與此同時,卻閉口不談自己把國家主席折騰死的事。當然,對與克林頓醜聞幾乎同時曝出的陳希同醜聞也閉口不談,即使說也只用小說來影射;人家蘇聯改革失敗了,國家四分五裂了,於是我們又津津樂道起來,書籍報紙連篇累牘,街談巷議議論紛紛。
  
  然而,對我們各種不堪回首的運動如反右派、文革等等,卻不是知而不言,就是言而不盡,以至於現如今連一部像樣的文革史還沒有,就甭提什麼文革博物館了,弄得當代史學家也考起古來,弄得孩子們快要數典忘祖了。
  
  其實,中國人審醜不論大丑小丑一概內外有別。我們的體育媒體,經常津津樂道里傑卡爾德和沃勒爾口水大戰的趣事,經常播放坎通納飛腿襲擊球迷的鏡頭,經常回味泰森大咬霍利菲爾德耳朵的新聞,然而當國內足球聯賽,隊員和裁判發生糾紛時,正在轉播比賽的電視鏡頭馬上就會調頭定格在準計分牌上,生生地把電視機前的全國人民給吊起來。
  
  因此,我覺得中國人是一個窺醜甚於愛美的民族。「好事不出門,醜事傳千里」就是這個意思。「五十步笑百步」也是這個意思。「自己一身白毛翼,反說人家是妖精」,這就是中國人審醜的心理定式。
  
  分析起來,中國人家醜不外揚的方式不外有三種。一、將家醜捂嚴了,不讓人看,
  
  自己也不看,時間一長就忘了醜,比如說現在不少人對文革已經快要忘了。二、將家醜捂嚴了,不讓人看,自己關起門來欣賞,再醜陋的瘡疤,也能看得「豔若桃花、美如醴酪」。這樣的例子舉不勝舉。三、將家醜捂嚴了,不讓人看,自己總結。不過據我分析,這三種無論哪一種也不會有好的結果,前兩種自不必說,後一種好像有一定道理,但仍然是一種關門政策,還是不敢正視落後。
  
  魯迅先生說,將美麗的東西撕開給人看叫作悲劇,將醜陋的東西撕開給人看叫作喜劇。那麼我說,將醜陋的東西捂住不給人看應該叫鬧劇。朱學勤先生說:「我們生活在一個有罪惡,卻無罪惡感;有悲劇卻無悲劇意識的年代。」那麼我說:「我們生活在一個有鬧劇上演,卻無上演鬧劇資格的年代。」然而,中國的鬧劇還少麼?

 
分享:
 
人氣:11,953
 

如果您喜歡本文章,歡迎捐款和支持!
 
  

 
 
 
 

 
人民報網站服務條款
 
關於我們
 
反饋信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