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主席乎?街头小子乎?
江泽民主席是见过世面的,只是当他气得面目变形,指手画脚地教训香港记者时,人们不由得替江主席难为情起来。香港记者不过就特区首长是否“钦点”提一个问题。如果是,就答是;如果不是,就答不是。值得如此“龙颜大怒”吗?堂堂一个国家的领导人,怎么说起话来像是街头的小子在斗狠?江泽民还特别提到美国著名记者华莱士,他说:华莱士你们知道吧?那比你们高多了,我和他谈笑风生!……
华莱士得益于新闻自由
在自由、民主的国家,记者向来被视为“无冕之王”。因为新闻自由对民主政治既是一种保护机制,又是一种监督机制。华莱士之所以知名,是因为他在记者生涯中,以他敏锐的观察、尖锐的提问挖掘了许许多多原先鲜为人知的故事和新闻。他本人既是新闻自由的体现者,又是新闻自由的得益者。如果没有保障新闻自由、言论自由的民主制度,就没有华莱士这类“高得多”的记者。中共历来把新闻媒体视为“党的喉舌”、领导者的“传声筒”。试想想,当一位记者不能反映社会现实和民意,不能说他想说的话,不能问他想问的事,只能作为一个独裁政党的喉舌的时候,他能发出什么有震撼力的声音呢?从这一点来说,华莱士是言论自由、新闻自由的体现者。此外,华莱士能够在他的采访和报道中反映民意和现实,他不会为此坐牢,所以,他又是新闻自由的得益者。再者,华莱士和许许多多“大大小小”、“高高低低”的美国记者发挥了新闻媒体对政府部门的监督作用,因此,他们都是民主制度的保护者。中国一定也有许多与华莱士有着同样智慧和才干的记者,他们所缺少的是一个能够发挥才华的社会制度。香港记者还有着“穷追猛打”的习惯,这也是从前在新闻自由环境下养成的,只是他们的这个习惯让江泽民不习惯,所以才会有“龙颜大怒”这一幕。
不用问,华莱士肯定也是从一名新手开始做起的。他一定也是做过江泽民眼中的“小”记者或“低”记者之后,才积累起现在的经验和成就。在美国,大约没有政府首脑敢如江泽民一样看不起“小”记者。别的且不说,单说“水门事件”,就是《华盛顿邮报》的小记者挖出来的。高高在上的尼克松总统,也被小记者们拉下马了。这再次证明了记者“无冕之王”的称号不是说着玩的。
香港记者的不幸和有幸
如果要说“高”,现在的华莱士比这些香港记者“高”在哪里呢?高就高在他可以向江泽民打听“六ܫ四”时阻拦解放军坦克的那位英雄现在何方,而不必被斥责为“太简单”、“太幼稚!”。不知道江泽民是否也有种族歧视,因为他只肯和华莱士这样的大牌洋记者“谈笑风生”。江泽民不能和香港记者们“谈笑风生”,这不是香港记者们的错,只是他们的不幸而已。他们不幸是香港记者!不过,香港记者也有他们幸运的地方,因为,即使华莱士,也没有机会捕捉到江泽民勃然大怒的模样,而香港记者们做到了。这说明通过著名的“六十分钟”电视节目播放的华莱士对江泽民的采访,只是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他的形象。香港记者们的报道才丰富了江泽民在外界的形象。当华莱士看到江泽民怒发冲冠的模样和他普通话、广东话、英国话并用的场面时,说不定还会认为香港记者们比他高得多!说不定还会说江泽民不给他面子,这么好的材料只肯提供给香港记者。
江泽民在香港记者面前耍了一遍威风之后,大约也察觉了自己的失态,于是,又指着记者们警告说,如果他们的报道有偏差,后果要他们自己负责。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这句话比前面的那些话来得还要糟糕,因为这是明显地干涉新闻自由,无理地以势压人。好在现在有摄像机,原模原样、原汁原味地将江泽民的表情、手势、语词摄录了下来。记者们什么都不用说,观众们可以自己去看、去想。这种报道,可以说毫无“偏差”。
江泽民的“龙颜大怒”后面是否还有别的隐情?是不是因为今天的江泽民已无从前毛泽东、邓小平的威风,在中共领导核心内,他一个人已玩不转?是不是因为江泽民的权威受到挑战,他连曾庆红那样的亲信都无法补正为中央政治局委员?于是,当记者问他香港特首是否由他钦点的问题时,触动了他的心事,不由得升起一肚子的无名火,发到了香港记者们的头上?这一幕“龙颜大怒”,对香港记者们来说绝不是损失。记者最怕的是被采访对象一言不发,或摇摇头说“无可置评”。像江泽民这样的表现,算是另类“非常配合”了。相信在场的香港记者都会觉得三生有幸,不虚此行。
摘自动向11月号(http://renminbao.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