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報 简体版
 
社會公德,北京市青少年已淡漠
 
2000年11月25日發表
 
【人民報訊】您身邊有人隨地吐痰、亂扔果皮嗎?有人乘車不排隊嗎?這些社會公德問題似乎已經是老生常談了,但在北京正積極申奧的今天,北京人特別是北京青少年社會公德的好壞,越來越成爲世人關注的焦點。

  在剛剛結束的一項針對北京市青少年社會公德狀況的調查顯示,有近六成的青少年覺得隨地吐痰亂扔雜物等現象在他們中間並不少見,這個調查讓我們走近了北京市青少年社會公德的真實現狀。

  現狀一:不太衛生的公共衛生

  調查中,當問及「您對隨地吐痰,亂扔雜物的看法」時,19.1%的青少年認爲這種現象「很普遍」,還有近四成(38.5%)的人認爲這種現象是「普遍」的,而回答「很少」的比例僅有17.6%。在回答「當看到有人亂扔果皮紙屑時,您會怎麼做?」時,近四成(35.9%)的人會非常主動地「自己撿起來扔進垃圾箱」,但是選擇站出來「上前制止」的比例僅爲12.1%,而選擇「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高達44.3%,選擇「扔個果皮算什麼」的也佔到6.8%,後兩項之和高達51.1%,也就是說在面對發生在自己身邊的,破壞公共衛生的行爲,更多的人採取的是置之不理的態度,至多是自己不去破壞,榜樣的作用固然重要,但是面對這種不良行爲,更需要的是勇敢的制止。

  現在的時髦青少年除了服飾前衛外,嘴裏嚼着口香糖似乎也是一大特點,但是對嚼剩下的口香糖殘渣的處理,卻成了令人頭疼的事情。據報道整修過的天安門廣場就曾經被小小的口香糖殘渣弄得很狼狽。因此在調查中,我們問到「修整一新的天安門廣場已粘有許多口香糖殘渣,您認爲這是什麼原因?」,超過七成(74.4%)的人肯定這種行爲是「不文明行爲」,但仍有不少人(25.6%)對此持不以爲然的態度,其中9.4%的人說這是「習慣成自然」,還有9.0%的人說「我也幹過,不吐咋辦,也不能吞下去」,另外8.6%的人認爲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是「垃圾箱太難找」。愛嚼口香糖是個人自由,但把嚼過的口香糖用紙包好投進垃圾箱,只是舉手之勞,從這裏也可以折射出青少年的公德意識和修養。

  現狀二:不太有秩序的公共秩序

  青少年是否遵守公共秩序,更多地反映在他們平時是否遵守學校中的公共紀律。在調查中,我們讓被調查的青少年回答「在食堂買飯是否排隊」,「公共場所是否大聲喧譁」,「上課是否遲到早退」。結果,10個人中就有4個回答「在食堂買飯不排隊」的現象普遍存在;超過一半(54.2%)的人認爲在「公共場所大聲喧譁」的現象也不少見,還有38.3%的人認爲「上課遲到早退」也是常事。

  我們把調查視野從校園轉到校外,讓被調查的青少年回答「在公共汽車上見到老弱病殘幼,您是否會主動讓座?」,兩成人(19.9%)選擇了「假裝沒看見」,「別人不讓,我也不讓」;在回答「您外出遇到紅燈時,將怎樣做?」時,18.8%的人選擇了「經常闖紅燈」,「警察在時遵守交通法規,警察不在時不遵守」;在回答「每年到自行車納稅時,您會如何做?」時,竟有近三成的人(28.6%)選擇了「能躲就躲」,「從不納稅」,「從別人車上揭下稅標,貼到自己車上」等。早在100多年前,梁啓超先生在他的《論公德》中就曾指出:「吾中國道德之發達,不可謂不早,但偏於私德,而公德殆闕如。」看來,這個問題至今仍值得我們好好思考。

  現狀三:不太被愛惜的公共財產

  曾幾何時,校園中的「課桌文化」成了一道風景,不少學生在這裏抒發情懷,發表見解,甚至有人把這些文字收集起來,說這裏蘊藏了無盡的靈感。本次調查中,當問到:「您對課桌上亂塗亂畫的看法」時,高達60.1%的人認爲「很普遍」和「普遍」。

  「長流水」和「長明燈」的現象也經常被青少年視而不見。在回答「您對宿舍中長流水、長明燈的看法」時,高達40.3%的人認爲「很普遍」和「普遍」。另外,在回答「當您借到一本被污損的圖書時,您的反應如何」時,24.7%的人認爲「公家的書就是這樣」和「沒什麼,自己也曾這樣做過」。

  其實,愛護桌椅,節約用水的道理一點不難理解,那爲什麼還有這麼多令人痛心的事情發生呢?難道只因爲這些東西姓「公」嗎?

  衆所周知,青少年的可塑性很強,他們的成長主要受社會環境和成人的影響。調查中我們問到:「您認爲決定青少年社會公德意識的主要因素是什麼?」時,62.8%的青少年選擇了「社會環境」,38.2%的人選擇了「家庭陶冶」,27.1%選擇了「學校教育」,15.8%選擇了「成人表率」,11.2%的人選擇了「輿論導向」,9.4%選擇了「影視作品」。可見,絕大多數青少年認爲社會環境、家長、教師等成人在他們公德形成過程中起着主導和表率作用。但是,目前社會上存在着一些不良社會風氣,一些成人品行不端,這些將會對青少年良好公德的形成產生非常消極的影響,這不能不引起我們的深思!

  「六億神州盡堯舜」只是一個美好願望,多數人還是凡夫俗子。可以相信,惟有未來社會的代表---青少年自覺養成社會公德意識,遵循社會公德規範,我們社會道德的風貌才會有極大改觀,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水平也才會隨之提高。

  調查背景說明:本次調查是由北京市青少年研究所,於2000年5月至9月,在北京一些大、中學校共發放問卷1800份,同時輔以個別訪談、實地觀察、資料收集等方法進行的。在發放的1800份問卷中,回收有效問卷1782份,有效率爲99%。其中,男性佔54.2%,女性佔45.8%;中學生佔55%,大學生佔45%;黨員佔2.4%,團員佔72.2%,少先隊員佔13.0%,羣衆佔11.7%。(轉自博訊)(http://renminbao.com)

 
分享:
 
人氣:10,542
 

如果您喜歡本文章,歡迎捐款和支持!
 
       

 
 

 
 
人民報網站服務條款
 
反饋信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