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连名字都写不清楚的农民
赖氏在中国百家姓排名牌上是一个小姓。据族谱记载,赖氏宗祖系周文王第十九子叔颖,为周武王之弟,武王将叔颖封于赖国(现址河南荥阳),故族人以赖为姓。南宋末年,赖氏先人南迁福建省晋江赖厝,厝是闽南语,意即赖族聚居的地方。历史上 ,赖氏英才辈出,“出将入相者,莫可计焉”,明朝嘉靖、万历年间,曾出现“父子进士”及“兄弟同朝”的盛况。
沧海桑田,赖氏逐渐繁衍出以赖厝为中心的五个自然村落,分别为烧厝、后间、苏塘、吴厝,总约一万余人口,全部姓赖。一九六零年,家住烧厝的一户赖姓农民家庭迎来了他们的第三个儿子,连连得子,这在重男轻女风气浓厚的闽南农村是一件非常开心,值得庆贺的大事。父母期望这个孩子给他们带来福气与幸运,光宗耀祖,便将他取名“昌星”。
当时中国正处于大跃进末期,三年自然灾害,再加上前苏联与中国关系交恶,催迫债务,令大陆国匮民穷,很多小孩因得不到足够食物而夭折。赖氏父母虽努力劳作,勉强维持一家六口的生计,但赖昌星小时仍吃了不少苦,由于吃不饱饭,赖昌星小时身体不好,非常瘦弱。特别每当冬天来临时,由于缺少衣着,小赖昌星冻得鼻涕拖得很长,也不懂得去擦。父母亲忙于生计,对孩子也没有特别的关照,对他们的教育也不重视,正好赖昌星对读书也没有兴趣,小学未毕业就辍学了,他看不懂报纸,甚至连自己的名字也写不好。后来他生意做大后,要经常签字,才发觉读书少,识字少的苦恼。
从烧厝大门走进去,约二百米的地方,就是赖昌星的旧居,这是一个典型的闽南石板材建筑,四周种植着龙眼树,掩罩着铁门深锁的围栅 ,大门上刻有“板筑衍氏”四个字。据悉,这是赖昌星后来建造的居宅,他儿时的祖居已经拆除了,那是一种泥士结构,即用两块木板夹成一个长方体空间,里面填充泥土,筑成墙壁,这就是“版筑”的起源。(http://renminb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