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分欄目 › 時事 | 首頁 › 文章: |
記者——黨和人民的喉舌
按照官方的解釋,中國記者從事的工作,是充當「黨和人民的喉舌」。 既然是黨的「喉舌」,記者們不能有獨立的思想、自由的靈魂和客觀真實的報道,發出的聲音最後都統一向特定標準看齊。所以,記者們的某些行事效果就有點象失卻家園的巴勒斯坦人,當以色列人過分強大自己無能爲力時,發泄憤怒的途徑無聊到只能在電視鏡頭前對飛機大炮滑稽地扔石頭、擲瓦塊。在中國,記者們的石頭瓦塊沒能扔向閹割肢解他們思想意志的「以色列人」,頂多轉彎抹角地砸中了一些落水狗般的「腐敗分子」。 百無聊賴之中,記者們又從充當「人民喉舌」的過程中去找回尊嚴猶在的感覺。於是,象「青天大老爺」一樣「體恤民情」,幹一些「爲民請命」的勾當成了記者們最樂此不疲、孜孜追求的一件事。 這種記者們自詡爲「加強輿論監督力度」的角色錯位,其實是立志要越俎代庖,在搶法官的「飯碗」。 我不知道一個法治社會,是否需要記者們用法定程序以外的「調查」來「引導」法官們辦案?當年張金柱、姚曉紅案件中,未經法院審理,全國媒體便一片喊打喊殺聲,甚至挾「尚方寶劍」對法院指手劃腳,我不知道這些做法是否干擾了司法的公正獨立性質?我只知道在美國,同樣是轟動一時的辛普森案,掌握辛普森生殺大權的陪審團成員就必須與報刊電視等新聞媒體「絕緣」。這是因爲法律規定他們對案件的審理判斷只能採信合法的呈堂證供,不必理會新聞媒體的「輿論監督作用」!在這裏,記者們的角色定位就很準確:把整個案情的最新進展事無鉅細第一時間及時準確地告知讀者便萬事大吉了。除了客觀的記事報道,沒人會理睬記者們的「個人看法」和「精僻分析」。百姓有冤情自會找法官,把自己想象成「青天大老爺」的人和事,不叫發神經,那叫發憔悴! 我一點不明白,在中國幹記者這一行幹嗎需要這麼多的從業人員?按照我對實際情況的想象,新聞報道反正都是那麼一些「規定」了的內容,由一個記者寫好後廣爲散發到各個報刊電視電臺不就得了,多節約人力物力,何必要那麼多隻能改動修辭語法的記者們換湯不換藥地另起爐竈浪費資源呢? 就這一點而言,在中國當記者應該是一種很輕鬆適意的職業。沒有時效性、客觀性、公正性這些新聞必備要件帶來的生存壓力。所有的新聞報道都是事前打好腹稿、統一了口徑、可以慢吞吞經新聞檢查機構審查後反芻到讀者手中的「主旋律」。 由此,在中國記者的字典裏是沒有「即時性」這種概念的。象美國記者千載難逢地巧遇奧克拉荷馬市聯邦大樓爆炸時,用手機狂呼電視臺「快給我接上,我要現場報道!」,在中國會被認爲是在發憔悴。誰給你即興報道的自由了?所以,四川沉船、新疆爆炸、貴洲煤礦冒頂等等,再快也得等決策人物字斟句酌後在當晚或隔天的《新聞聯播》中看到。而實際上,按照中國的現有信息傳播硬件設施配置,即時報道這些消息根本不存在技術上的障礙。 相對於世界上其他新聞社的記者,在中國當記者還是一個安全的職業。中國的記者們沒有深入世界熱點地區對非洲饑民、對以巴戰火、對美國大選進行採訪的「國際主義」義務。彷彿所有中國人都只配關注自己眼前的這份苦難,根本無暇顧及世界其他角落的消息。因而中國的記者們免於了在異國他鄉的紛飛戰火中喪生,不可能被菲律賓的土匪綁架撕票。所以,儘管是因爲在「道義」上支持同病相憐的「友好鄰邦」的政治需要前提下而爲之,有中國記者出現在空襲威脅籠罩着的巴格達和南聯盟進行現場採訪時,我還是流露出了不小的驚訝,以爲太陽從西邊出來了! 中國記者還可以看着是說假話之集大成者,儘管這都是在現實高壓下不得已而爲之的違心之作。但中國記者的工作原則確實是在按林某人信奉的那樣在腳踏實地地幹:不說假話辦不成大事!儘量避免讀者了解真實性和儘量把假話演繹成真話,成了中國記者的頭等大事和拿手絕活。 上述情況使在中國當讀者是一種很痛苦很背時的差事。時間、精力、金錢被假話、廢話、空話成災的「會議新聞」、「工農業大豐收」、「國民經濟又上新臺階」等「新聞報道」無端浪費不說,要想從中國記者製造的垃圾新聞的字裏行間中發掘出一些有用之材,還得憑高智商辯證地去解讀。比如,有一次在《參考消息》上看到了一篇反映菲傭在臺灣打工慘遭「殘酷剝削」的報道。其中一組數字是這樣的:「菲傭們的月薪只有兩千多美金,根本達不到介紹人許諾的三至四千美金」。好傢伙,兩千多美金一月就叫「殘酷剝削」?這樣的「殘酷剝削」,我不知道有多少大陸中國人正引頸期盼着去「遭罪」。通過這則報道,既沒激起我對臺灣人的仇恨,也沒引發我對菲傭的同情,卻讓我找到了一個問題的答案:前段時間那些福建人爲什麼情願花大價錢,甘冒悶死在多佛爾集裝箱車中的危險,也要偷渡到英國去! 在第一個記者節來臨之際,寫下這些文字,並非我有癖好要去拷問誰的靈魂譁衆取寵,或者與記者有不共戴天的深仇大恨要置之死地而後快。作爲現行體制中的既得利益者,不僅僅是記者這一行在竭力維繫、粉飾現狀。我們每一個人都被捆綁在了一輛戰車上同呼吸、共命運,記者不過是身居最前位輕易不會倒戈的矛和盾。 對記者,我確實找不到多少溢美之詞! 文章來源:網易報道(http://renminbao.com) |
|
|
相關文章: |
近期最受歡迎的文章 : |
|
Copyright© RMB Public Foundatio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