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报讯】一个曾经是纳税大户的大型国营纺织厂被蛀虫们掏空,即将廉价卖出;一个带领工作进驻纺织厂想查明真相的副市长突然被调离工作组;一个从中央党校学习归来的市长李高成却发现主持市委工作的重任已经旁落,而竞争对手似乎又在纺织厂问题处处与自己为难;一个由纺织厂办的娱乐城竟是一个卖淫嫖娼者的安乐窝,而总经理却是市长的四弟;一个堂堂的市长去纺织厂夜访以前的师傅,竟被厂领导的手下暴打一顿;一个也是由纺织厂办的“特高特”运输公司,董事名单中竟有一长串部省级离退休老干部的名字,甚至连查此事的市长本人和夫人的名字也在内;一个位居省委副书记要职的高官,竟是这腐败现象的坚强盾……

  这便是《生死抉择》这部反腐影片所表现的令人触目惊心的内容。我本来以为,这类影片肯定是很枯燥乏味的,没想到在长达 2小时48分的放映过程中,由于情节的扣人心弦、剧中人面临的痛苦抉择紧紧抓住了观众的心,我竟然觉得时间过得太快,电影放完,竟还有意犹未尽之感.这是我看国产影片时很少出现的。

  影片所反映的,其实是两张“网”之间的斗法:一张是错综复杂通天达地的腐败关系网;一张是法眼恢恢疏而不漏的天网法网。表现上,关系网法力无边,它的复杂性表现在上至省委副书记下至一个娱乐城的小姐,都是这网里息息相牵的既得利益者。而天网法网的代表人物,却总是像在孤军奋战,有时甚至给人以以卵击石之感。但毕竟,“魔高一尺道高一丈”,正义与邪恶之争,历来都是以正胜邪而告结束的,关系网再密再大,总会有出现漏洞而被逐个击破的时候——中国电影能做到这个份上,已算是一份不小的进步了。

  这其实也是一部在中国社会上演的“生死时速”。作为一个一心想给腐败以致命一击的英雄市长,被逼到了一辆向着深渊高速狂奔的车上,他绝不可半途而废,因为他一停,立即“车毁人亡”。他只能以孱弱的身躯和超人的毅力,克服来自金钱的诱惑和亲情、恩情的羁绊,将车上的“炸弹”拆除,除此之外,别无选择。令我们稍感欣慰的是,他做到了,虽然付出巨大的代价,但他向我们证明了一点,一个真正的英雄,做出正确的抉择之后,便会义无反顾地向前,哪怕前面是刀山火海。影片最后,李高成的一番演说,让我依稀看到了《英雄儿女》中王成高呼“向我开炮”的伟岸身影……

  影片的另一成功之处,是在剧情和表演摆脱了脸谱化的桎梏。本来,影片一开始,似乎在向观众暗示,李高成市长的竞争对手杨诚,很可能是一个反面人物,甚至便是腐败分子的后台;而中纺厂的领导们是被冤枉的,你看,副厂长冯敏杰为厂“呕心沥血”,累得患了肝癌也不住院,多好的同志啊!可是,随着情节的发展,我们发现,和李高成一样,我们犯了一个判断上的错误,杨诚跟李高成一样,都有着一颗反腐的赤子之心,而中纺厂那些貌似“含冤受屈”的领导,竟是百分百的集体腐败分子! 

  该部影片自投放市场以来,一扫国产影片的低迷势头,在全国各地盛况空前,票房爆满,大有超过好莱坞的大片的势头。正是这部电影的放映,在大陆引发了一场廉政风暴,在世人面前展露了多年来在大陆流传的一句顺口溜:贪污腐败成系统(陈希同),反腐倡廉未见行(尉健行),作为一个公民,我们不禁要问有没有比政治局委员更大的贪污犯?

  关于这部影片的评论,有一些网友的评论也有新意,现摘录如下:

  网友琢石的文章为《生死抉择》是〈西游记〉的翻版

  看看〈生死抉择〉,不,看看〈西游记〉,就明白了,一身正气、一身功夫、一脑袋智慧的孙悟空,却偏偏有好吃懒做、自私怕死的八戒,和麻木不仁、只知忠顺的沙和尚,这种人依靠不得,只能有时利用一下;那师傅唐僧,是个是非不分、人妖颠倒、成事不足、败事有余的昏君,多次迫使悟空含恨离去、几次差点使取经大事中途夭折,悟空就是在这种人事环境下凭着自己的智慧和勇武、带着紧箍咒与一个又一个妖魔鬼怪殊死博斗(还要时不时地被自己人作弄一下),实在斗不过就去找土地老爷、海龙王甚至如来佛祖,当然,法力无边的如来佛每每能收妖拿怪、逢凶化吉。只是这个老佛爷从不主动去普渡苍生,甚至当悟空们大功将成之时,竟还会送上一劫作弄一番,让人好不心紧。那些被收服的妖怪,有关系有来历的都被监护人保释回去,只有那些没后台的妖怪才被收拿归案。

  好不容易取经归来,封官行赏了,不管是昏君也罢,懒汉也罢,劳苦功高的悟空也罢,一律享受大锅饭,统统立地成佛,就连彼此之间的关系也毫无变化,师傅还是师傅,徒弟还是徒弟,倘若再来一次取经,唐僧还是会人妖不分,悟空还是要蒙冤受气,被师傅作弄,八戒还是会动不动就要分行李散伙。那些妖怪,还是要根据它的后台和来历决定命运,再看看《生死抉择》,几乎是一个模式:一二个很有能力、很有反腐决心的官员,靠着自己的权力和一个个腐败分子斗法,腐败分子自然神通广大,相互间还有勾结,顶头上司或身边同事呢,对反腐并不热心,很多时候还起拌脚石作用;普通群众平时只能起到通风报信、扩大声势的作用,大势看好时出一把力气推推快倒的墙(相当于老猪的两钉耙),在关键时刻起不了作用;反腐英雄在大势不妙时,会利用私交越级找更高的官员(相当于如来佛),终于反腐成功,几个罪大恶极又没有来头的腐败分子被拿获,其他的仍然逍遥法外,人们之间的关系一切照旧,确切地说,腐败机制并不受任何触动,还容易产生新的腐败分子,还只能靠一两个官员个人奋斗,靠私人交情找高官帮忙。在这里,群众也罢,法律也罢,都无足轻重甚至无影无踪。不仅这部片子,其他普遍看好的反腐片子,甚至前几年大为走红的改革影片《新星》,甚至《包公》这类历史性清官故事,都具有同样特性:即百姓都是阿斗,反腐靠个人,实在不行找高人,法律法规不存在,几个坏人被拿获,腐败机制末触动。这一点真令人格外佩服吴承恩老先生,首先他开创了一种文学创作模式,他写的是神侠小说,但慨括了侠义文学的根本特性,并影响了侠义小说的其他分支,如武侠小说等。《生死抉择》、《新星》等作品,则是政侠小说,讲的是政坛侠客故事,属于侠义小说的范畴,不能由于描写了社会的热门题材就否认其通俗文学的本质;其次,吴老先生作品的思维定式,还深深影响了我们的人事体制,难道不是吗?某地某单位前后三任负责人都因为采用相似的手法犯下相同的罪过而落马,是因为人们只知道揪出腐败分子,末曾想到更要改变一下产生腐败的机制,以至于清查者犯案反被清查,而且是一而再再而三;一些腐败分子过去曾经是、甚至几年前还是不错的干部,可是一到新环境新岗位上,没几年就落水了,十几年甚至几十年的心血大浪淘沙一样付之东流,人们总是很巧妙地归过于当事人的放松思想改造,却不深思新岗位新环境对人性的过于放纵,却不曾想一下上一级部门的责任。有个地方曾经很得意地提出“效益出自组织部”,却没有想到用人不当也会导致过失甚至重大过失,却有意回避了几乎所有的腐败分子都是经组织部门严格审查选拨任用的,因此,“腐败出自组织部”也是完全有可能的,我们的改革,我们的反腐败,过于依靠掌权者的自觉自律和自身素质,几乎无视群众和法律的监督作用,这太危险了,这几乎认定反腐败是多此一举。说实话,我是怀着提心吊胆的心情看片子的,我担心倘若李高成退休、调离、病故、或是车祸等意外,反腐岂不泡汤玩完?!反腐大业建立在这么脆弱的根基上,简直令人难抱希望。

  当然,作为一部通俗文学作品,能引起这么大的社会反响,确实是属于非常出色了,也很希望有更多的类似的政侠小说出现,但倘若将它抬到不适当的高度,这不仅是文学的悲哀,更是反腐大业的悲哀了,国人对清官、对政坛侠士的期盼本无可非议,不过把反腐的希望寄托于清官身上,就显然是社会的悲哀了,这种政侠小说,对于封建意识很浓的国人来说,确实是很对胃口,但倘若让民主法制意识很强的美国人去读,很可能是当作成人童话,在世界上,侠义小说也主要在华人之中大行其道的。在我们中国,我们能背诵某人的语录,能熟记领导的讲话指示,会记住领导的生日、爱好、早年的生活过历、父母的健康情况、子女的学校等,但不熟悉宪法的条文、公民的权利和义务,应该这么说,不知道自己的权利和义务的公民不可能是个好公民,但实际上却是这么说:不清楚领导的喜恕哀怨的干部不可能是个好干部,所以被提拨关照的多是领导的同学、战友、亲朋、秘书、小车司机等(还包括金钱买通的),这是个人治而不是法治的社会,“期盼清官”成了社会共识,《生死抉择》不过是呼应了这种思维定势,并进一步强化了这种思维定势。

  值得注意的是,这部片子被各媒体一致叫好。说真的,我们曾经历过太多的“异口同声”的事情:一致地“放卫星”,一致地“吃大锅饭”,一致地“保卫毛主席”,一致通过某人为法定接班人并写入党章,“一致批邓”等等,如今想来太......我就不相信,成千上万的编辑老总学者竟会是一种思维一种观点!

  在纺织厂领导班子集体腐败面前,数千工人,包括老厂长、老劳模几年间不断的揭发、上访竟显得那样无足轻重、无能为力,给市长的举报信市长居然几年都看不到,而即使看了材料,问题的最后解决也完全取决于李高成个人的态度。

  这真是让人不寒面栗!如果万一李高成经受不住考验,如果万一李高成作了另外的选择,如果万一......邓小平也说过:“如果一个党、一个国家把期望寄托在一两个人的威望上,并不很健康。”。一个社会的优越性如果仅仅指望少数执掌权力者个人的优秀品质,那它一定是没有前途,不能指望的。

  古人云:国家不幸诗人幸。在我们这个人大于法,期盼清官的国度里,侠义文学自然渊远流长、久盛不衰,只要我们还没有真正进入法制社会,政侠小说行情最为看好——长牛股,绝无回调被套风险,相信此间一定会出几个$$%金大侠$$%、“梁大侠”来。请广大作家——投资人趁早入市建仓,坐等获利!!!不过,首先一定要好好研读《西游记》。有关学者们,赶紧编一部《侠义小说学》,搞一些军侠小说、科侠小说、学侠小说、股侠小说等流派,这可像股评家一样吃香呢!

  网友琢石的文章为《我们不需要强心针,麻醉剂》

  《生死抉择》映出后,一片喝彩声;评家四起,又是一片赞扬声。这当然说明这部影片确实打动人心,我们也不好说半个不字。

  但是,有两点杞人之忧,不吐不快!

  其一,当前中国的贪污腐败现象,已经到了俯拾皆是、触目惊心、上行下效、屡禁不止、“猫怕老鼠”的地步。以至于在许多人眼里已经成了见怪不怪的“风尚”,不贪污腐化的干部反而成了“另类”。有一次,我给某县做有关“科教兴国”的报告,报告后在县委书记请的工作午餐上,一位知道我的“底细”的官员提到,该县所在的省的一名大贪特贪的正厅级干部空出的“官位”,本来是有人推荐我去担任的。因本人不愿“误入仕途”,而“知难而推”了。席间,一秘书恭维我说:“要是您任此职,决不会做贪官的!”出乎我的意料,那位书记说:“那也未必,您要是到了那样的地位,虽说不一定比他(指那名贪官)更贪,起码也不会干净。”接着,大概是觉得语言太过于唐突,又加了一句:“当然,也不是说您的本质就那么坏,到了那种地位,身不由己啊!”当时,我真想反问一句:“你现在不是已经到了‘县团级’吗,那应该‘不干净’到了什么‘级别’了呢!?”出于知识分子的“温良恭俭让”,这话我始终没有出口。

  由此,我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