惨!9亿人月入2千以下 三头灰犀牛迎面扑来(视频)
 
秦鹏
 
2023年12月27日发表
 

2023年,中共失去最重要东西;和习近平对著干,财新社论猛开火;揭中国9.64亿人月收入2000以下,经济学家李迅雷被404。(《秦鹏观察》提供)

【人民报消息】回顾2023年,不出意料,中共失去了最重要东西。关键时刻,财新网社论发表反习檄文。知名经济学家再揭中国悲惨现实,9.64亿人月收入2000以下,三头灰犀牛迎面扑过来。

观众朋友们大家好,欢迎收看《秦鹏观察》。今天是美东时间12月26日,京港台时间12月27日。

今天焦点:回顾2023年,不出意料,中共失去了最重要东西。关键时刻,财新网社论发表反习檄文。知名经济学家再揭中国悲惨现实,9.64亿人月收入2000以下,三头灰犀牛迎面扑过来。

首先拜托新老观众,由于我之前的YouTube频道被限制广告和流量,我开了一个新频道,请大家点击评论区连结关注,谢谢!

财新网发反习檄文?2023中共失去最重要东西

我记得小时候,经常听到大人们重复中共党魁毛泽东的一段话,「世界上怕就怕『认真』二字,共产党就最讲认真。」那个时候,我以为这表示共产党做事求真务实、扎实奋进。但是,经历这么多年这么多事,我才发现我们其实都误会了毛泽东和共产党,它们其实是世界上最害怕认真的一群人,因为昨天的他们就能轻轻松松打败今天的他们自己。

周一,圣诞节,大陆财新网发布了一篇重要社论,《重温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引用的是邓小平和习近平自己的原话,却被删除了。不仅财新官网显示「页面不存在或已删除」,财新微博、微信公众号和社媒平台,也撤下了相关内容。

根本原因,就是因为习近平的话吓著了习近平,也打了习自己的脸。

财新网这篇社论,表面上是在纪念中共第十一届三中全会45周年。但看著场景很熟悉,就像在讲述现在的中国。

关于十一届三中全会,中共一直极度美化,实际上是欺负很多中国人不了解会议的真实背景,1978年是什么时候?毛泽东发起的十年文化大革命结束后的2年,经过十年阶级斗争,砸烂公检法司、宁要社会主义草不要资本主义苗,把和马列原教旨主义不相符或者只是中共看不顺眼的一切,都扣上一个封建的、资本主义的或者修正主义的帽子打倒、批臭,因此对中国经济、社会和人们的思想,都造成了严重破坏。但即使这样,中共还是要求高唱社会主义好。

而我们知道,习近平这些年一直在走毛泽东的文革2.0。12月26日是毛泽东诞辰130周年,习近平还带领中共政治局常委、中共中央、人大常委、国务院、全国政协、中央军委等主要领导人,到毛泽东纪念堂鞠躬、瞻仰,并高调赞扬毛。

而毛泽东后些年的历史,就是财新社论说的「文革期间,国民经济濒临崩溃,官方却仍坚称『形式大好且越来越好』,实则民生凋敝,贫穷落后,不仅与发达国家差距越拉越大,而且正在被腾飞的周边国家和地区远远甩在后面。」

为了挽救党的生存危机,1978年,中共高层召开了十一届三中全会,要改变毛泽东的失败路线,不再以阶级斗争为纲,而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从此拉开了改革开放的序幕。其中非常重要的一步,是提出了实事求是的路线,用事实说话常识说话,部分抛弃了马列毛思想那些抽象的、脱离实际或相互矛盾的理论教条。就这么简单。根本不像共产党自己宣传的那样神秘或高大上。而且,在1949年中共建政之前,中国一直和世界接轨,改革开放根本就不是中共的发明。

中共喜欢把40年经济成功,都归结为实事求是思想。财新网的这篇社论也引述邓小平的话说,「改革开放的成功,不是靠本本,而是靠实践,靠实事求是。」社论还引述习近平的话讲,「历史一再证明,坚持实事求是,可以兴党兴国;相反实事求是,可以误党误国。」

但是,这并不是为了表扬习近平。因为文章的目的,是要在当前民营经济增长乏力的大环境下,「重温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就是要梳理教条,直面现实」。而直面现实,就意味著不能再像文革那样,一边经济很差,另一边无原则唱响文革版本的「经济光明论」了。

所以,很多网友说「如果不说文革期间,我甚至以为它在说现在」。

十一届三中全会「实事求是」思想的提出,是针对华国锋等党内顽固派提出的「两个凡是」,即凡是毛主席做出的决策,我们都坚决拥护,凡是毛主席的指示,我们都始终不渝地遵循。而这,也很容易让人想起习近平提出的「两个确立」和「两个维护」,坚决维护习近平总书记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哪怕错得离谱,也只能无条件执行,还得高声赞扬。

财新社论还指出了现在的很多问题,比如「近几年,一些地方和部门收缩性政策频出,伤害了企业,也削弱了市场预期。收缩性政策的背后,存在著一套背离实事求是路线的治理逻辑和行为方式。」文章呼吁当局,要准确评估自身力量,勇敢调整对外政策,与世界接轨;及时纠正某些不当政策;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等等。这些话,看起来也是在指责习近平。

因此,很多人认为,这是财新网背后的中共前政治局常委王岐山在支持胡舒立,向习近平发起挑战。

是不是呢?我认为,这篇文章,虽然在客观上对习近平有这样的打击效果,但是主观上并没有这样的基础和出发点。

因为,从王岐山这个角度来说,实际上他早就被习近平打断了脊梁,从2020年任志强公开批评习近平是光著屁股也相当皇帝的小丑,任志强遭到重判18年就显示,王岐山关键时刻为了自保,抛弃了任志强;而2021年,王岐山现身博鳌论坛,自称为习近平报幕不致辞,则证明他不会公开反对习近平。所以,我认为财新的这篇文章和王岐山没有直接关系。

从胡舒立这个角度来说,也一样。实际上,胡舒立和习近平、王岐山都熟悉,为了个人安全,她也不会选失去实际权力的王岐山一边站队,故意让习近平难堪,甚至想推翻习近平。



那么,财新网为什么还是要写这么一篇强劲的反习文章呢?我认为有两个原因:

第一,财新是中共内部各种改革开放力量的一个集中地,胡舒立和军界、政界、外交界、文化界的红二代们都很密切,他们都是中国改革开放的既得利益者,这些人为了自身利益,当然希望中国经济稳定发展,希望保持改革开放成功的重要保证——实事求是、说真话。

第二,从文章本身来说,却不是财新网说话多大胆,而是习近平时代倒退太快,讲常识居然变成了振聋发聩的大吕洪钟。网友@猫在写稿轻享版也说:中午和编辑聊天,她说有时候会因为大家将财新的一些稿子视为「猛作」而感到难过。因为这其实是一些再基础不过的实话。说实话现在也会被视为一种勇猛的美德了。

但是,我们也看到了,这样一篇站在党内立场上,用习近平自己的话,希望当局直面问题、解决问题的文章,也被习近平手下删除了。这表明:不仅中共体制内的改良已死,而且中共已不敢直面问题,习近平现在既没有能力、也没有意愿继续改革开放,他所能做、所想做的只是保党保自己的权力。所以,才有用公安发展股市、用国安发展金融,并且不再解决问题,却全力解决提出问题的人。发展经济的工具箱里,几乎只剩下喇叭、胶带和手铐!

也就是说,习近平删除自己的话,暴露了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他现在已经失去了对自己的信心,不再相信自己能够解决问题,也不再相信中共能够靠改革开放渡过危机,所谓四个自信之类都是欺骗外界的,习近平自己都不信!

而我们知道,信心是中共长期维持统治的一个重要法宝。2008年,世界金融危机来临,当时的中共总理温家宝喊出了「信心比黄金更重要」的话。后来,中共通过投资四万亿等成功渡过了危机。

但现在,中共这个最重要的东西,却彻底失去了。习近平为何高调纪念毛泽东?其实,和他强化刀把子的目标是一致的,只是为了维持摇摇欲坠的权力。

9亿人月入2千以下 三头灰犀牛迎面扑来

这两天被404的文章,还有知名经济学家、中泰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李迅雷的一篇文章。12月26日,《第一财经周刊》刚刚发布《李迅雷:上山容易下山难?从需求面看经济》这篇文章不久,相关话题就迅速冲上了微博热搜榜的第一名。因为,文章中提到,“根据北师大中国收入分配研究院2021年发表的调查数据,我国月收入2000元以下的人口约为9.64亿。”

这数字引发了热议,也因此文章很快被删除了。

香港制片人周燕妮发帖说:“中国月收入2000元以下人口约9.64亿。这是北京师范大学2021年发表的调查数据。如果没有这数据,我一度以为大伙儿月入都过万了。对了,这新闻为什么不让评论?”

网友@我的衣服很好看则说:“我家楼下的保安,就是2000多。我们楼下保安,全是杭州城里土著,不是杭州农民啊。”

还有福州等很多二三线城市的网友,也证明本地的很多人收入就是这样,甚至更低。

网友@海马斯一营质问:“美国普通人平均月收入3000美元,中国普通人月收入平均300美元,可是穷人却天天操心着富人吃不饱穿不暖,天天还骂别人是啥心态和心理啊?”

实际上,李迅雷的文章,还揭示了很多秘密,比如,他分析,中国房价收入比显着高于发达经济体,而且他认为现在看不到哪里是房价的底部,需要从更长远的角度来看待这轮房地产调整的深度。如果对房地产的潜在需求(如改善性购屋、3亿新市民购屋等)不能转换为有效需求,那么,供大于求的格局难以改变,房地产市场低迷的态势也将长期存在。

李迅雷还指出,扩内需最有效的手段是扩消费,而不是扩充投资。要让预期提高,需要增加中低收入居民收入、提高社会保障水平,付出真金白银,仅靠“家电下乡”等促销手段是不够的。如果透过扩大财政在民生领域的支出,推进财税改革等使得居民收入持续增加,且快于GDP增速,同时收入分配结构又能改善,那么,产能过剩问题、外部环境问题、预期偏弱问题等都将迎刃而解。

大家请注意,他用的是假设语句:“如果。为什么呢?”

文章的题目,也很有玄机,“上山容易下山难?”文章末尾,李迅雷提到了房地产、地方债务、中小金融机构等风险,指出这实际上就是下山路上的三大隐患。他再次提出,要确保这三大隐患在经济减速过程中不引发系统性风险,则一定要给它们注入资金,确保有效需求充足,就像登珠峰成功后的下撤途中,一定要让队员吸氧和补充能量,有了充足体能,才能确保安全返回。

如果、要确保、一定要,既然不让大家说真话,那么聪明人只好这样说话了。而从中,我只看到了三只灰犀牛滚滚而来。△

 
 
分享:
 
人气:29,929
 

如果您喜欢本文章,欢迎给予打赏。让我们一起打拼未来!
 
       

 
 

 
 
人民报网站服务条款
 
反馈信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