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报
 

赊巨款买大量古董 鉴定后全为膺品(图)




黄健国的家堆满古董膺品。

【人民报消息】从2016年1月16日收到起诉状,至2017年6月16日拿到一审判决书,再到近日拿到佛山中院二审判决书,整整23个月里,对黄健国和李凤都是煎熬。

这场南海男子赊帐1,300万元买来200多件假古董的离奇案件,让不少人纳闷:一名年收入10多万的普通打工者,为什么敢赊下巨款来投资一个他完全陌生的古玩市场?

事件回顾

据《广州日报》2018年1月6日报导,2014年底,黄健国经朋友潘某介绍,试水投资古玩。他结识了南海紫金城古玩街的「聚宝堂」店主梁某容,长期在该古玩店购买「古董」。

从2014年11月25日开始,黄健国开始「疯狂采购」模式,以现金61.5万元以及赊帐1,300.5万元的方式,购买了大大小小200多件据称从夏商周一直到清朝的各式「古董」。

这些「古董」既没有相关证书认定,也没有发票,只有梁某容在黄健国每次购买时出具的收据,收据上也大多不列明物品单价,只是「随意」的列个总价。黄健国称,这些「古董」后来全数被鉴定为赝品。

2016年1月26日,黄健国收到来自南海法院的传票,聚宝堂的负责人梁某容将黄健国及其妻子李凤、女儿告上法庭,要求他们支付1,300.5万元货款以及同期利息29,800多元。

收到起诉状后,黄健国夫妻也随即提起反诉,认为对方涉嫌欺诈,要求对方返还61.5万元并全数退回这些「古董」。

南海法院认为「难以确信涉案货品存在属于古董的可能性」。不过法院同时认为,目前尚无明显证据证明梁某容存在虚构事实、隐瞒真相的行为。

2017年7月,南海法院对此案作出一审宣判,撤销梁某容、黄健国之间买卖瓷器、青铜器的买卖合同;黄健国返还瓷器、青铜器给梁某容,并支付852,500元给梁某容,李凤承担连带清偿责任。作为反诉被告,梁某容应返还黄健国已支付货款中的10万元。一审判决后,双方均不服并提出上诉。

你哪里还有钱还?

黄健国的性格内向、不善言语,所有联系律师、出庭应诉的事情,都由妻子李凤操持。「不甘心。」这是李凤在见记者当晚,说得最多的一句话。

「虽然不甘心,但这样的判决结果起码能让我们『从头再来』,自己也可以慢慢还。」黄健国的这一表态遭到妻子李凤的强势「回应」:「你怎么还,你哪里还有钱还?」黄健国马上又低下了头。

在李凤眼里,他们损失的远远不止这75万元,之前黄健国把自己的全部家当,加上向亲友借一部份钱,凑齐61.5万元买「古董」,这些钱法院并没有判决对方退回。后来事情发生后,他又企图「找关系」解决事件,还被一名老朋友骗了100万元。「整件事情中,我们损失了200多万元,还没有包括律师费。」李凤仍希望通过申诉来挽回一些损失。

夫妻子女「非典型」分居

黄健国是一家企业的老员工,事情发生后,由于精神恍惚,单位允许他休息近半年的时间。去年,他在妻子位于罗村的店铺里滚下楼梯,右手手腕粉碎性骨折,至今仍有后遗症。

李凤去年年初还一度患上抑郁症,现在,她每天风雨无阻地去游泳,因为医生告诉她,要找一样爱好分散注意力,才能减缓病情。「只有把头埋在水里的那一刻,我才觉得自己可以什么事都不想。」李凤说。

李凤之所以在长达一年多的时间里丝毫未发觉自己丈夫购买了如此之多的「古董」,是因为她一直与丈夫「分居」。2011年,李凤认为儿子与黄健国相处不来,于是便让黄健国一个人住在位于桂城的房子,而她和儿子住在罗村。一家人只有周末女儿从学校回来的时候才会团聚。

2016年1月23日晚上,孩子到爸爸的住处找衣服,看到满屋子的「古董」,李凤才知道了黄健国的「秘密」。3天后,他们就收到了法院的传票。

玩古董大忌 太自信与太轻信

如今热爱收藏的人越来越多,但被骗的人也不少 。

有专家表示,投资古董失败的人实在太多,「不要说一千多万元,一些企业的老板深陷这个行当,买了数亿元假古董的都不在少数。」

「没有准备好,就千万别轻易进入这个行当。」专家表示,投资古董失败的人都有一个共同点:贪心、自信心膨胀。「他们会看书,也有一定的文化水平,自认为具备一定的鉴宝能力了。有些人甚至在起初还尝到一些甜头,但是他们一旦全身心投入,往往会倾家荡产。」

现在「伪专家」太多了,这些人理论水平高,但其实鉴宝能力一般。「反正买错了古玩,输的是买家,对这些『伪专家』一点影响都没有,他们说的话根本不用承担任何责任。」

古玩市场能买到真品的概率有多少?这位专家给了一个数:「95%都是假货,剩下5%也基本是普通货。」真正的「好货」都会放在拍卖公司,因为只有通过拍卖才最能检验货品的真伪。

黄健国缺乏鉴赏能力却冲动涉足古玩市场,本想借机转卖古董发财,却不料弄得债务缠身,其实这也是一个「贪」字让他陷入不可自拔。本以为自己买的是货真价实的古董,转卖能再赚一大笔,所以尽管所购物品没有经过鉴定,但因自己也不怎么会辨认,仍旧误以为是真品,这才会买这么多。

而古董店主梁某容认为,古玩交易是基于精神层面或投资需求而购买的特殊产品,本就具有不确定性,因此卖方没有向买方说明真伪的义务,全凭买方自己的经验和判断。如果是真品,200多件古玩中不论哪一件都不止几百万。换句话说,梁某也知道她卖的是膺品。

现在的社会越来越多坑蒙拐骗偷的恶行,尤其这种古玩交易,明明自身没有受过中华文化的熏陶,却喜欢玩古董,其实他们是为了赚钱,往往这样的人最容易上当。△


文章网址: http://www.renminbao.com/rmb/articles/2018/1/6/66710.html
 
文章二维码: